槟榔|“软性毒品”槟榔为什么还在销售?( 二 )


同理,所谓加了枸杞或花旗参的槟榔,不过是一个噱头,就像网友说的:「指望加了枸杞的槟榔能保健养生,还不如保温杯多泡几杯枸杞水 。」
槟榔|“软性毒品”槟榔为什么还在销售?
文章图片


中国台湾摄影师陈敬宝于 2003 年出版了他的摄影作品集《片刻浓妆:槟榔西施》 。诚实描绘了槟榔西施的工作及生活场景 。
Eslite Bookstore
很长一段时间内,槟榔只是区域性植物瘾品,随着人口迁徙和贸易往来,也传到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区 。1976 年,美国政府开始禁止槟榔产品跨州贩运 。随后,加拿大在 1995 年的公告中将槟榔叶与槟榔果一起纳入禁药的名单,列为「口服药物中不可接受的草药」,严格禁止使用 。1997 年开始,盛产槟榔和槟榔西施的中国台湾设立「槟榔防治日」,大力宣传槟榔的危害,号召市民摒弃陋习,与此同时,在槟榔的外包装上也会印有扎眼的图示,来提醒消费者槟榔与口腔癌的紧密联系 。
2003 ~ 2009 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支持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证明了槟榔的致癌机制和致癌性 。研究表明,无论有没有烟草的参与,咀嚼槟榔的习惯都会导致癌症几率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因此也把东亚、南亚等国家对槟榔的滥用列为被忽视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 。
此项研究一出,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阿联酋在内的很多国家纷纷开始了对槟榔的「清算」 。
与之相反的是,在其他国家清算槟榔的二十年间,湖南槟榔的生产规模却扩大到了两倍多 。
距湖南省停止槟榔广告已经过去两年,当地人真的不知道它的危害吗?所有的问卷调查答案都是「知道」 。但是,槟榔已经成为湖南男人间一种心照不宣的社交礼仪 。
就像一个湖南商人回答的那样:「见面先发槟榔是一个礼貌啊,尤其是见客户的时候,跟发烟是一个道理 。如果我知道那个客户吃槟榔,我一定先发槟榔,再发香烟 。很多客户来,还会问你身上有槟榔吗?如果是熟悉的客户,没有带槟榔去,别人都会不高兴,得立刻跑去商店给他买 。」
这种集体行为无疑是一种默许 。
槟榔|“软性毒品”槟榔为什么还在销售?
文章图片


2019 年 5 月 15 日,湖南省长沙市湖南肿瘤医院,一名被诊断患有口腔癌且长期咀嚼槟榔的男子在术后留影 。
Ding Gang
问卷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国家应该出台和香烟一样的政策吗,还是应该全面禁止,或者维持现状?」
狱警的回答是:「不应该,没有到香烟的上瘾程度,它就像男生的零食 。」而医疗工作者的回答则一语道破天机:「我希望全面禁止,但是不现实,每年湖南的槟榔税收达到几百亿 。」
这样的局面与英剧《是大臣》中一段颇有深意的对话别无二致:「香烟每年杀死 10 万人,我们得到什么?40 亿税收、25000 个烟草业工作岗位,出口业蓬勃发展 。」
凭借暴利深入农村、街巷的槟榔并没有远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产品质量标准的不明确、短视频平台进行的擦边营销、监管边界的模糊,无不拉扯着这根弹簧 。一头,是人们对于槟榔暧昧不明的态度,另一头,则是槟榔产业在一类致癌物的红灯下闷声发大财,牵动着当地经济的繁荣 。
至于槟榔的去留,很难凭一句话定夺,这是社会成本、健康影响、国家安全、滥用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施压的程度因为各国情况不同而各异,各种产品受管制的状况也不一 。
或许它的结局,会像历史学家考特莱特(David T. Courtwright)反复提及的那样,「它的发展史,就像一场扩张的历史,禁令和监管并不是单一作用力的结果,遏制的目的要大于消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