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苑|在生命的尽头道爱:安宁疗护,尝试抚平患者与家属的伤痛( 二 )


曹伟华从医生过往给李锐开的药中找到半盒曲马多 , 拿出一片递给李锐的哥哥 , 教他研成粉末 , 兑温水给李锐服用 。曹伟华叮嘱 , 下午还可以到宁养院开些止痛贴剂 。
为让李锐舒服一点 , 李文苑熟练地将一只医用胶皮手套套在手上 , 又套一层 , 再套一层 , 然后把三层手套一齐“扒”下来 , 走到水龙头前灌满水 , 再一层一层打结封口……一连做几个“水包” , 把它们垫在病人的各个关节处 。多年上门探访下来 , 李文苑能一眼看出患者的需求 , 还善于利用有限的耗材 , 让患者尽量“舒适” 。
【李文苑|在生命的尽头道爱:安宁疗护,尝试抚平患者与家属的伤痛】在后续的聊天中 , 曹伟华发现面前这个目光无神的年轻人 , 在聊起妻子时 , 眼睛里才透出一丝温柔 , “最对不起的就是她了” 。
听到丈夫也是在跟自己说话 , 李锐的妻子赶忙答道 , “你别想那么多 , 咱们再想别的办法调养 , 一定能好起来的” 。
很多时候 , 当一个家庭内部出现问题时 , 单靠各成员是没办法解决的 。尤其在患者生命的后期 , 面对长期的照护任务 , 积累下的矛盾日渐加深 , 抚平伤痛往往需要外力介入 , 宁养社工就是这样的角色 。
社工吴建烽来到李锐家不久 , 拿起了饭桌上的网罩 , 看一眼剩菜 , 了解了一家人的营养状况 , 这样更方便“搭话” 。在有限的探访时间里 , 医护、社工要迅速和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信任 , 工作才能顺畅、高效 。
聊起妻子 , 曹伟华让李锐握起妻子的手 , 感谢妻子不离不弃的照顾 , 李太太说:“跟你在一起 , 我从来没后悔过!”
这些旁人听起来肉麻的话 , 对于这样发现时就是终末期、病程短的患者尤其重要 , “因为再不说 , 就真的没机会了” 。
相安
宁养团队通过长期探访 , 引导患者和家属完成对生命的道谢、道爱、道歉、道别 , 如果最终能让病人安详、家属安慰 , 就达到了“生死两相安” 。
汕头宁养院曾服务过另一位青年人王玏 。据社工黄木春讲述 , 几年前 , 王玏的父亲因车祸去世 , 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姐弟二人拉扯大 , 可在他34岁那年 , 被查出患肝癌晚期 。
亲恩未报 , 家中还有娇妻幼子 , 王玏却从家中“顶梁柱”变为被照料的人 。最令他无法接受的 , 是抗肿瘤治疗所花的医疗费是父亲当年车祸的赔偿款 。
他多次寻死不成 , 王玏的妻子找到了汕头宁养院求助 , 曹伟华带着护师、社工介入了 。“区别于年老的患者有心理准备、更容易与死亡达成和解 , 年轻的癌症终末期患者 , 往往心里对世间有着强烈的不甘 , ‘生死两相安’的难度更大 。”曹伟华说 。
性格要强的王玏 , 最怕成为家人的累赘 。他的“折腾”出于对自己身患肿瘤的自责 , 以及不能照料母亲和妻儿的遗憾 。
社工黄木春承认 , 很多肿瘤病人患病后都有类似的自责 , 但是生病和患者自身是否足够努力毫无联系 , “我们会给患者一个理由——生病与否不是你能够决定的 , 不必自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