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了漂亮的好成绩,焦虑的家长不惜用“聪明药”来榨干孩子

孩子|为了漂亮的好成绩,焦虑的家长不惜用“聪明药”来榨干孩子
文章图片


有些士兵过量服药后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情绪狂躁不安、产生幻觉 , 严重的甚至死亡 。而且随着服用量和次数增多 , 很多人逐渐对药物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 。
1939年至1945年间纳粹德军总共服用了约2亿片安非他命药片 , 平均每个军人至少吃了20片 , 服药量十分惊人 。
而作用类似的甲基安非他命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冰毒 。
孩子|为了漂亮的好成绩,焦虑的家长不惜用“聪明药”来榨干孩子
文章图片


冰毒有胶囊、粉剂、块状等多种固体形式
而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 , 精神兴奋剂已经蔓延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
玛德琳曾是美国马里兰州的一名普通高中生 , 因成绩平平而有些自卑 , 一次偶然发现朋友服用了“可以提升智力”的小药丸后成绩从中等变成了优秀 。
她禁不住诱惑 , 以给朋友辅导微积分作为条件换到了一些药丸 。而这几颗药帮助她在复习和考试期间注意力高度集中 , 复习一整夜也丝毫感觉不到困意 。最后她在考试中拿到A+的好成绩 , 还考入了常春藤名校 。
孩子|为了漂亮的好成绩,焦虑的家长不惜用“聪明药”来榨干孩子
文章图片


高校校园中不乏类似的例子 。
本来所有人都依靠天赋和努力来取得应得的考试成绩 , 但突然有人开始借助药物来提高学习效率 ,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这时其他未使用药物的人也不服输 , 便纷纷效仿 , 最后滥用成瘾 。
这就是考试中的囚徒效应 。我们知道 , 囚徒困境的初始只有大家都不打破规矩才能得到最好的结局 。
孩子|为了漂亮的好成绩,焦虑的家长不惜用“聪明药”来榨干孩子
文章图片


“聪明药”虽然是法律管制的处方药物 , 但其获取难度极低 , 正常人假装是瞌睡患者或者从黑市购买都能轻易得到 。
据调查美国高校约有11%的学生群体在服用“聪明药” , 而在常春藤名校中这一比例高达20% 。
新时代的校园俨然成为了新的军备竞赛场 。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不可怕 , 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嗑药“开外挂” 。但是游戏中的外挂只有被封号的风险 , 而学习嗑药的这种外挂可是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的 。
孩子|为了漂亮的好成绩,焦虑的家长不惜用“聪明药”来榨干孩子
文章图片


“聪明药”的成瘾性不亚于毒品 , 一开始吃一小粒就能兴奋一整天 , 到后来只有逐渐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
而且药效过后服药者“就像身体被掏空” , 往往会处于严重沮丧和疲劳的状态 , 还会引发食欲不振、脾气暴躁、头痛等副作用 。为了摆脱这种状态 , 他们通常会继续服药 ,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
对“聪明药”的成瘾不仅是物质成瘾 , 实际也是一种心理成瘾 。
大脑保存了药物带来的心理刺激(如考高分) , 并从心里产生迷恋和依赖 , 从而逃避原本不太愉快的生活 。和游戏成瘾、偷窃成瘾类似 , 但药物的效用往往更加直接 。在学生群体中的成瘾只是“考高分”的正经目的掩盖了背后的糜烂 。
孩子|为了漂亮的好成绩,焦虑的家长不惜用“聪明药”来榨干孩子
文章图片


“聪明药”在最初其实是用来治疗瞌睡症、多动症等疾病的 , 未曾料想后来它的使用群体大部分却是健康人 。
1937年 , 布拉德利(Bradley)教授就提出了包括利他林在内的兴奋剂可以用来治疗儿童多动症 。但是当时安非他命的效果更显著 , 副作用也还没凸显 , 因此利他林未得到重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