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黏菌素|最新发布丨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 五 )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说明书推荐了对于重症患者可以静脉给予负荷剂量 , 美国2016年版HAP/VAP指南 , 以及2019年多黏菌素优化使用国际共识指南均推荐静脉使用时给予负荷剂量 。这也是基于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在危重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治疗危重患者时如不给予负荷剂量 , 其有效成分多黏菌素E的血浆浓度需数小时 , 甚至数天才能逐渐上升至稳态坪浓度(Css ,  avg)[44] 。尽管目前尚未知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负荷剂量对肾功能的影响 , 但基于药代动力学原理 , 仍推荐给予负荷剂量 。
问题16:重症患者如何调整多黏菌素类药物的剂量?
有研究报告重症感染患者使用高剂量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治疗MDR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未见明显提高 , 肾毒性都有显著增加[63, 64] 。使用高剂量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时 , 其剂量与临床有效率之间是否正相关 , 临床存在争议 , 但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的剂量与肾毒性明显相关[63, 64, 65] 。2012年Lidia等所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 , 对于由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  XDR)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的休克患者 , 采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负荷量900万U和维持剂量450万U , 1次/12 h , 临床治愈率达82.1% , 肾损伤发生率为17.8%[66] 。另一项使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治疗VAP的研究中 , 采用了高剂量(2.5 mg CBA/kg , 1次/6 h)、正常剂量(2.5 mg CBA/kg , 1次/12 h)和低剂量(依据肌酐清除率调节) , 结果发现高剂量组在病原清除和病死率改善方面并没有优势 , 但肾损伤发生率最高达40% , 正常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肾损伤发生病率为35%和20%[67] 。
问题17:肾功能障碍和血液净化患者如何调整多黏菌素类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1、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主要经过非肾脏途径代谢 , 基于PK/PD的考虑 , 肾功能障碍患者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 CRRT)患者均不建议调整每日剂量[68] 。
2、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主要经过肾脏代谢 , 当肌酐清除率下降时需要调整剂量 。肾功能障碍患者建议按照肌酐清除率调整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每日剂量(表9) 。
多黏菌素|最新发布丨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
文章图片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分布容积小 , 蛋白结合率低 , 在血液净化时可以通过弥散、对流等方式被清除(表10) 。
多黏菌素|最新发布丨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
文章图片


问题18:急性肝功能障碍患者如何调整多黏菌素类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应用硫酸多黏菌素B和硫酸多黏菌素E后出现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 , 仅见个案报道 , 一般认为急性肝功能障碍时无需调整剂量 , 但仍需密切监测[62] 。
问题19: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 ECMO)患者如何调整多黏菌素类药物的剂量?
重症患者容量状态、炎症反应程度、器官功能状态等因素严重影响抗菌药物的 PK/PD , ECMO对药物PK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大循环、微循环障碍影响药物分布 , ECMO膜肺和管路对药物有吸附作用 , 尤其是高蛋白结合率和高亲脂性药物 , 吸附截留作用更明显[72] 。理论上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亲水性较好 , 蛋白结合率低 , ECMO对其分布和清除的影响较小 , 而多黏菌素B蛋白结合率中等 。目前尚缺乏多黏菌素类药物在ECMO中临床应用的研究 , ECMO患者在使用多黏菌素类药物时最好监测血药浓度[73, 74]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