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较真丨大二学生每天腹泻3次以上,大便出血,医生:不是肠癌,但也治不好
较真要点: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血便、黏液便等,且易反复 。该病病因尚未明确,且无法根治,但通过医生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是可以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 。
查证者:张天豪丨医学博士生、兰世亭团队成员
文章图片
前阵子,有一个正在读大二的学生来看病,自述3个月来反复出现腹泻,每天3-4次,起初以为是经常熬夜、爱吃大排档导致的胃肠炎,但多次口服抗生素和黄连素等药物后仍不见好转,直到最近出现大便带血,这才来了医院 。医生详细检查之后,确诊是得了“克罗恩病” 。
近几年来,像上面这位年纪轻轻的“克罗恩病”患者越来越多,比如在B站分享自己“断食期”日常生活的网红up主,再比如背着营养泵坚持给学生上课的“背包老师”,都让这个曾经的罕见病逐渐被大众所熟知 。
一、什么是克罗恩病?它为什么越来越常见?
克罗恩病是一种炎症性肠病 。这种“炎症”可不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拉肚子或者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引起的,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有人甚至称它为“不死的癌症”,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 。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是一种肠道慢性、溃疡性的炎症,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累及直肠、结肠、回肠甚至全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 。该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 和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两者在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其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血便、黏液便等,并且容易反复发作 。
溃疡性结肠炎最高发的年龄大约是30-40岁,主要表现为反复腹泻、便血,在中国以轻度、中度病例最为多见,治疗效果较好,以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为主要原则,并可配合局部用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均可消失 。
克罗恩病多见于15-30岁,以腹泻、腹痛和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多数人的治疗需要用到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即使在病情缓解时仍需要用免疫抑制剂来维持 。规范、持续地治疗是可以降低其发作频率,从而降低因反复发作而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如肠梗阻、脓肿、瘘管等 。
在30年前,炎症性肠病在我们国家是比较少见的,但是最近一二十年临床上的病人越来越多 。目前认为可能跟我们的饮食习惯、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肠道的免疫发生紊乱有关 。西方式的饮食,或者快餐饮食文化可能是导致IB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目前学界还没有找到两者的直接因果关系 。当然,从健康饮食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建议经常吃快餐、油炸食品,或者是辛辣、刺激性食物,这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
二、炎症性肠病跟肠胃炎有啥区别?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 。而克罗恩病的主要表现是腹痛、体重下降还有腹泻 。
溃疡性结肠炎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者慢性胃肠炎,需要做一些鉴别诊断 。比如说要先排除感染性疾病,像细菌性痢疾 。而一些大肠癌也可以表现为血便,需要进行鉴别 。临床上可以通过大便的致病菌培养和肠镜检查来排除感染性的肠炎和大肠癌 。据媒体报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也是一个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这也是他提出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溃疡性结肠炎确实不容小觑 。
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也是非常关键 。例如临床上一个慢性腹痛、体重下降的小孩,要跟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在中国还要特别注意跟“肠结核”(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肺结核)区别鉴别 。
推荐阅读
- 医生|医生不知“克感敏”,被患者质疑素养不行……这次我站患者!
- 长寿村|中国长寿村:空气能净化血液,一个山洞治病,这是真的吗?
- 颈部|病因成谜!广东一男子颈部长虫窝,手术竟取出35厘米长活虫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病专家李学军加盟重庆北部宽仁医院
- 低密度脂蛋白|吃他汀后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6,可以减量吗?结合实际病例说清楚
- 糖尿病肾脏病|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发布,要点一览!
- 颈部|病因成谜!男子颈部长虫窝,手术竟取出35厘米长活虫……
- 胰岛素|因为这3个原因开始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朋友,也许可以停用了
- 钩端螺旋体病|接触就可能感染,72岁老人送医抢救
- 预防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福音要来了?mRNA疫苗开始临床试验,治愈或不再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