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统计|2021世界卫生统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77岁,16%因慢病过早死亡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提供了全球最新卫生统计数据 。除了更新全球预期寿命和主要疾病负担、以及主要健康风险因素等信息,2021年报告还重点关注了新冠疫情的影响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分享这份报告的关键要点,并关注相关中国数据 。
世界卫生统计|2021世界卫生统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77岁,16%因慢病过早死亡
文章图片


▲2019年,全球不同区域人口,在一生时间中健康预期寿命的占比 。每个圆点代表一个国家的数据 。圆点越大,健康预期寿命越长 。越偏右,一生中健康事件占比越高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翻译:医学新视点)
报告指出,寿命的延长也反映了过去20年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变化 。在全球范围内,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和受伤导致的死亡和残疾都有所减少 。
3. 疾病负担:母婴和传染病死亡减少
寿命延长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染病的显著改善 。因传染病、孕产妇、围产期和营养状况而导致的死亡持续减少 。
2019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7.7‰,自1990年以来下降59%;新生儿死亡率为17.5‰,自1990年以来下降52%;2017年全球孕产妇死亡率为211例/10万活产,自2000年来下降38% 。在中国,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新生儿死亡率为4‰;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9例/10万活产 。
艾滋病和肺结核均已跌出2019年全球前10死因,疟疾死亡率也大幅改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这些疾病仍然构成重大威胁 。
结核病(TB)仍然是世界上单一传染源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2019年估计有1000万人患结核病,这一数字近年来改善非常缓慢 。中国是结核负担第三高的国家,2019年结核发病率为58例/10万人 。
1998年之后,新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减少了40% 。2019年,新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约为170万人,但这距离2020年新感染人数少于50万的全球目标相距甚远 。
相较于2000年,疟疾死亡率降低超过一半(25例/10万危险人群 vs 10例/10万危险人群) 。与2015年相比,2019年疟疾死亡率降低18%,还远未达到2020年降低40%的目标 。
2019年约有2.96亿人患有慢性乙肝(定义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其中,只有约10%(3040万)乙肝患者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只有660万确诊乙肝患者接受了治疗 。2019年,乙肝导致估计82万人死亡,主要死因是肝硬化和肝癌 。疫苗可安全有效预防乙肝 。全球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比例从1980年代-2000年代初(疫苗应用前)的约5%下降至2019年的0.94% 。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为0.22% 。
世界卫生统计|2021世界卫生统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77岁,16%因慢病过早死亡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4. 疾病负担:慢病死亡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非传染性疾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要健康风险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比从2000年的60.8%增加到2019年的73.6% 。
2000-2019年,全球各地区所有年龄段的四种主要慢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各有不同 。在全球范围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下降了37%,其次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分别下降了27%和16% 。然而,糖尿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却增加了3% 。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以30-70岁四种主要慢病的死亡率评估)从2000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17.8%,但2015年来改善缓慢 。在中国,慢病过早死亡率为15.9% 。
尽管四种主要慢病的整体死亡率正在下降,但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总死亡人数仍在增加,仅这四大类疾病在 2019 年就夺走了 3320 万人的生命,比 2000 年增加了 28%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