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种疗法火了,很多医生却还一无所知( 三 )


「绿杉蔷」很直观地描述道:「(我理解)只有精力非常集中,才会产生‘脑电’,才能产生‘脑波’,进而控制游戏进程 。」
但对于治疗效果,「绿杉蔷」则表示,「对结果基本持保留态度,从我的经历感觉其实意义不大 。」
这也符合汪健所认为的,「医疗很复杂,数字疗法的疗效不能说一定会起立竿见影、看得到的作用,跟实体药物一样 。」
于是,汪健给出数字疗法商业路径判断,「按照严肃医疗的路径,医生让患者用药,患者会听从 。我认为数字疗法的商业路径跟实体药物的商业路径是一样的,获批以后入院,然后再通过医生处方触达患者 。」
陈凯申则提到,在肿瘤领域的付费逻辑跟其他病种不太一样 。肿瘤患者很难适用单药去进行治疗 。药物跟药物之间产生的副反应,或者说单一药企的角度去对患者进行管理的时候,可能考虑并没有这么全面 。
「肿瘤药物治疗费用本来就很高 。如果通过一个数字疗法的软件,能够第一保证它的疗效,第二减少其错误治疗或者过度治疗的话,那么肿瘤患者本身是否可以作为支付方之一去参与到其中?」陈凯申认为,针对肿瘤治疗的数字疗法,患者付费意愿较高 。
探针资本创始合伙人、胜式咨询董事长严晶晶一再强调用户交互 。他认为,数字疗法如何解决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愿意使用并留下来,才是关键 。
拿证不难,难在入院
一家数字疗法企业的内部人员近日告诉健康界,其公司产品可能会成为首个国内拿到医疗器械认证的心理数字疗法产品,目前正走在拿证的路上 。
但拿证只是第一步,入院和获得医生认可,才是必经之路 。易凯资本执行董事李瑞说 。
刘晖也提醒数字疗法企业,一定要尽早去跟医院和医生接触,将来数字疗法很有可能跟药和器械是并列的 。「医生要接受它,医院要接受它,医疗系统要接受它,那么才有可能把它开给患者 。」
刘晖认为,数字疗法还是得用结果说话,反推过来,企业需要早早做好证明其卫生经济学效果的准备,来证明「用了数字疗法之后效果是好的」 。
「找到数字疗法的支付方,怎么让医院的医生开给患者,以及你要储备哪些数据为未来做相应的准备 。」刘晖称之为数字疗法企业需要跨越的三座大山 。
「医生如果不参与到数字疗法这个事情上来,数字疗法企业基本上就搞不定诊疗环节,」张强一针见血 。作为非公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已展开了数字疗法的尝试 。
「我们无法影响全国的医生,但是在我们的平台上至少可以影响自己专业的医生,如果每个城市有那么一些医生能够去拥抱线上诊疗,去尝试数字疗法,这也是一种逐渐的突破 。」
张强认为,如果做好一种单病种切入,并且这个模式是成功的,其他科室的医生也会看到,社会也看到,患者也看到,这个模式也就可以扩散到其他病种 。
企业方其实也在思考从单病种切入,进行复制,「如何从一个病种的研发,扩展到其他病种,尽可能的扩展性强,这是数字疗法企业需要考虑的 。」汪健认为 。
在汪健看来,健海作为平台型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生态 。「我们不可能自己把所有的病种都做完,而欢迎更多的人来集成到我们的平台上 。」
同时,进行产业整合还能提升数字疗法行业本身的效率 。对此,汪健有着更加宏观的思考 。「很多公司在做运动(数字疗法),很多公司在做营养,很多公司都在做心理,所有数字疗法APP都有随访功能 。比如有一家公司把运动做到极致,运动模块的患者依从性特别强,把这一模块开放出来,其实会大大提振整个行业的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