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甲医院集体“搬家”,北京医疗的大城市病好了吗?
非首都功能疏解,改写了北京医疗资源扎堆核心区的历史 。
鲜为人知的是,全国患者的“就诊中心”——北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几乎未再新建过大型公立三甲医院 。
扎堆于三环内的三级医院,多集中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之前 。随后的几十年,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北京城区”外缘不断扩张,与医疗资源集中之间的矛盾,日渐紧张 。
直到2014年,非首都功能疏解计划启动,北京医疗资源的重新布局才正式启幕 。
七年过去,友谊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地坛医院,已扎根新城区,改变了外围地域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局面 。从二环整体搬迁至南四环的天坛医院,在疏解的契机下,更是完成了整体的转型 。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得以改变之后,不少专家担心,这些三甲医院的新院区建成后,可能会对当地基层医疗机构产生“虹吸效应”,让原本可在基层就诊的普通病患,再次“集中”于大型三甲 。
整个北京医疗资源的重新布局,仍在进行时 。“搬家后”的三甲医院,如何带动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是疏解之后,各大医院面临的新课题 。
文章图片
布局几十年未变,公立医院不堪重负
北京三甲医院从聚集到疏解的变迁,是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缩影 。
1984年,中日友好医院和安贞医院建成之前,北京已有20余年未曾新建过大型三甲医院 。
北京三甲医院中,不少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们多建于清末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
进入上世纪50年代,面对医疗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一场公立医院“建设潮” 。北京的阜外医院、朝阳医院、积水潭医院、宣武医院、友谊医院、北医三院等,都集中兴建于这一时期 。
同一时期,北京居民对“北京”的定义,仍限于二环内的老城区——那几年,昌平、通州、顺义、大兴、怀柔等地,才刚刚从河北划入北京 。
这段时期兴建的三甲医院,主要定位于服务北京居民,因此几乎都位于二环内 。为大学聚集区服务,建于海淀的北医三院,是当时罕有的近郊大型医院 。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基层,集中建设了大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服务站 。北京大型医院的建设潮从此告一段落 。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公立医院建设的主题变为现有医院的改扩建,除了新成立一些专科医院外,新出现的大型医院相当罕见 。
而在中日友好医院和安贞医院落成的1984年,北京三环外大部分地区,人口稀疏,略显荒凉 。不过,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城市进一步扩张的迹象已悄然开始 。
这一年,北京发布《关于搞好首都交通秩序的紧急通知》,提出了后来北京居民已习以为常的措施:货车限时进城、各单位错峰下班 。《通知》指出,全市交通出现全面紧张状况,原因之一是“外地来京人员和车辆也迅速增加” 。
之后数十年,北京人口密集区以环路的形式向外扩张 。
六环路建成之时,北京常住人口已达到约2000万,中心城区的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却相对滞后 。中心区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教育和医疗资源紧张……这一系列“大城市病”的症候,开始成为舆论讨论的热点 。
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医疗,在这场“大城市病”的治理中,首当其冲 。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长期积弱,老城区居民习惯了头疼脑热都直奔知名三甲医院;四五环外的新城区居民,因区内三甲医院的缺位,也纷纷“进城”就诊,涌向扎堆在二三环的三甲医院 。
推荐阅读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病专家李学军加盟重庆北部宽仁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教授:少吃点肉吧!太多人因肉受罪,如何健康吃肉?
- 武汉协和|武汉协和金银湖院区:信息系统崩了,医院停摆,无法开方或退号
- 辣椒|吃辣椒到底是降低血压,还是升高血压,看北京大学的最新研究!
- 湖南省人民医院|邻居家的猪“热死”了,男子买回便宜板油炼成“夺命猪油”险丢命
- 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深圳一20多岁小伙子全身没力气,直到全身换了两次血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自热食品怎么吃?千万别浇热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消费提示
- 医院|大便出现这3种情况,别忽视,有可能是癌症的前兆!
- 疫情|北京等地相继报告炭疽疫情,会不会人传人?中疾控带您一图读懂
- 第一附属医院|手麻、手痛,熟睡中被“麻醒”?医生提醒:上班族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