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喜马拉雅:耳朵不买单怎么办?( 二 )


以互联网音频应用为方向,市面上已有懒人听书、QQ音乐、阿基米德等,但像喜马拉雅这一利用专业用户来生产内容、构建音频生态的做法,则是一种创新 。余建军也曾坦言,不是没有遇到过对手,只是喜马拉雅的平台模式押对了方向 。
投稿|喜马拉雅:耳朵不买单怎么办?
文章图片

喜玛拉雅竞品对比
对比其他各家FM的内容生产模式:蜻蜓FM常年专注于传统电台的网络直播 。虽然近期也开始转向PGC模式,但相比于喜马拉雅FM,内容上稍显乏力且缺少前期UGC主播的原始积累;荔枝FM主要倚重UGC,内容来源依靠用户,质量把控略显欠缺 。这也决定着行业的走向 。
2015年,宣布完成A轮融资的喜马拉雅,接连获阅文集团和华山资本等领投的战略融资及B轮融资,用户群体突破两亿,此后稳坐国内音频赛道老大位置 。
按照当初设想,公司目标是登陆美股,其架构也同大部分中概股类似 。但随着战略新兴板热度升温,大量中概股启动回归,喜马拉雅也不例外 。
2015年11月,陈小雨表示,正筹划C轮融资以及在内地主板上市 。
然而,2016年证监会发布公告取消设立新兴板,喜马拉雅A股上市计划宣布“流产” 。
此后两年,文化传媒行业在A股热潮消退 。眼看国内上市无望,喜马拉雅于2018年试图再次赴美上市,并完成多轮融资 。
其中E轮融资高达40亿元,由腾讯、高盛、泛大西洋资本参与投资,喜马拉雅估值一度突破240亿元 。
2019年6月,继以小米洪峰为首的12名董事退出后,众多投资方也纷纷退出 。当时外界猜测喜马拉雅会选择在美股上市 。但天不遂人愿,喜马拉雅第二大股东证大发生P2P暴雷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节奏 。
直到今年5月,喜马拉雅并无公开融资,也鲜有上市消息传出 。
投稿|喜马拉雅:耳朵不买单怎么办?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企查查
居高不下的成本研读其招股书发现,喜马拉雅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14.76亿元稳步上涨至2020年的40.5亿元 。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1.55亿元 。2018-2021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较为稳定 。
但从2018年开始,喜马拉雅的净利润就再无转正 。
据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在2018、2019以及2020年,分别净亏损7.74、7.73以及6.05亿元;2021年一季度,喜马拉雅再次录得净亏损2.67亿元 。
投稿|喜马拉雅:耳朵不买单怎么办?
文章图片

经梳理不难发现,尽管喜马拉雅每年营业收入在不断增加、净亏损逐渐收窄,但公司却迟迟无法实现盈利 。
究其原因,还要从它居高不下的成本说起 。
喜马拉雅的主要成本为收入成本和营销费用,收入成本包括内容分成费用、版权授权、支付处理费用、互联网设备采购、带宽等,而营销费用则包括获客、促销及推广、薪金福利等 。
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五个报告期,喜马拉雅的收入成本占比一直在50%以上 。
内容生态作为核心护城河,是喜马拉雅尤为看重的:2020年,音频内容库的总时长达3900+年;有超过520万的内容创作者,2021年第一季收听时间最长的TOP100专辑中,便有71%为独家版权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