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喜马拉雅:耳朵不买单怎么办?( 四 )
如果以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计算,蜻蜓FM的单付费用户贡献收入还是远高于喜马拉雅 。
当用户规模远不如喜马拉雅的荔枝FM和蜻蜓FM听众所能贡献收入远大于知识付费的喜马拉雅,似乎已经足够证明了“知识付费”对于在线音频市场,不过是伪概念 。
而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也令喜马拉雅发展举步维艰 。除了荔枝、蜻蜓 FM等老对手,行业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巨头身影 。
去年6月,字节跳动正式推出了网文听书产品“番茄畅听”App,对接旗下番茄小说中的正版IP;去年9月,快手被曝出开始内测一款全新播客类产品“皮艇”;同月,网易云音乐上线“声之剧场”,推出430多部热门IP改编的广播剧与有声书,并首创“声画同频”模式;11月,播客App“皮艇”正式上线,正式进军长音频市场 。而早在几年前,B站就收购了音频平台猫耳FM入局音频领域 。
随着腾讯、网易、字节跳动、B站等众多头部力量加入团战,长音频赛道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数据显示,目前,从用户渗透率来看,“懒人畅听”已超过喜马拉雅成为行业第一,“番茄畅听”一路赶超位居第三 。
面对巨头围剿,喜马拉雅已有过一次失利 。
早在2017年6月,喜马拉雅就推出了全内容智能AI音箱“小雅” 。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天猫精灵、小度在家、小爱同学等主流品牌已占据了智能音箱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期问世的小雅不在其中 。
文章图片
有分析认为:“虽然喜马拉雅具备音频内容优势,但用户似乎更看重智能音箱的品牌、性价比、技术投入等因素 。目前,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已形成智能音箱三足鼎立的品牌格局,喜马拉雅的小雅恐难有出头之日 。”
相比物联网的蹒跚学步,喜马拉雅车联网方面的表现让市场看到了更多乐观的迹象 。据了解,目前已有60多家车企植入了喜马拉雅的车载内容,百度、小米、华为等企业不仅与喜马拉雅达成合作,也纷纷加入造车行列 。不过,有分析师认为,从商业角度出发,入局车联网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助力,准入门槛较高,还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
当下,车载音频市场份额的激烈抢夺已经开始,荔枝和蜻蜓FM都早已入局 。2020年12月3日,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车载音频方向合作的荔枝盘前涨超100% 。
先行优势虽然让喜马拉雅在当下获得大量资源,然而技术、资源等方面都无法跟巨头们相提并论——这是喜马拉雅无法回避的劣势,而车载领域也是如此 。
尽管前路困难重重,喜马拉雅依然决意投身其中 。据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会将IPO募集资金的30%用于提升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力 。大手笔的技术投入预示着,喜马拉雅重点布局IoT(物联网)与车联网的决心 。
不难看出,喜马拉雅寄望通过内容生态撬开IoT布局,搏出新的变现途径 。
守护这座精神家园事实上,喜马拉雅也一直希望在商业模式上能有所突破 。但从UGC慢慢孵化而成PGC,整体付费模式并未因音频质量的提高而产生新的增长点 。后续的知识付费风口,最后也演变为一个贩卖焦虑的玩笑 。
伴随着短视频的出现,音频产品的用户黏性也呈现出游离状态,这让喜马拉雅的上市路变得愈发崎岖 。
财经无忌认为:从长期来看,相比于视频这种对于注意力要求全面占据的商业模式,音频这种伴随性服务的竞争力同样存在——将这种伴随的属性渗透到使用者生活里,才是赢面的关键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