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中药配方颗粒的无尽博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银杏财经,作者丨耳令,编辑丨汪小楼方雨没想到,在诊所里也能开到中药配方颗粒 。
她记得上一次见到这种颗粒冲剂还是在三年前 。在一家三甲中医医院内,方雨第一次见到了这种由传统单味中药饮片制成的颗粒冲剂 。第二次便是在诊所 。
这是一间很普通的诊所,大夫为备受支气管炎困扰的方雨开出了方子,并要求她次日取药 。方雨原以为这等待的一天时间里,诊所是在煎药 。但拿到手上的却是即冲即服的中药配方颗粒 。
喝法很简单 。一个小圆盒分成六个格子 。撕开其中一格,将褐色的药粒冲入热水中,不出半分钟,一杯对症的中药便兑好了 。
文章图片
尽管价格不太亲民,但方雨还是欣然接受了这种更方便的喝药方式 。但仔细看,这几盒药显然已经超出了一家小诊所的制造水平 。那么在这等待的一天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现代化改造”的旗手,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经有专家开始尝试自主研发 。我国首批中药配方试点生产企业甚至可以追溯到90年代 。
1995年,在《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曾提出配方颗粒对于带动中药体系现代化的意义 。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将配方颗粒列入过“星火计划” 。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配方颗粒并没有获得合法身份 。直到今年2月,相关部门宣告长达20余年的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 。
这意味着,今后所有中药企业终于可以正式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实行备案制 。企业不再受牌照限制 。
中药配方颗粒飞入寻常诊所,向医疗产业链末端渗透,背后映射出深刻的社会变化逻辑 。这其中,既有传统药材走向标准化和阶段性垄断所途经的博弈,也有中医摆脱科学身份认证的困境 。
如今,试点已经走向尾声,但许多问题还远未形成完美的解决方案,行业与社会已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
1、飞入街头巷尾行医四十余年的陈医生,是成都一家中医诊所的主治医师 。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如何灵活运用上千味中药材,一直是令他头疼的事 。
“很多药品我们是没有资格囤货的,比如穿山甲、麝香,已经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了”赵医生道:“还有一些药,很久才会用上一次,如果采购回来,很难保证不错过保质期 。”
陈医生有时也会使用替代药品,但碍于疗效有限,他不得不开出更多的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近年来,陈医生了解到中药配方颗粒 。他开始尝试着与厂商合作,以配方颗粒替代传统饮片 。
一次完整的配药过程通常是这样:医生给病人开出药方后,只需要上网将药方上传到“空中药房”,生产厂商那边正式开始配药,第二天顺丰配送,即可送到病人手上 。
陈医生认为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不仅调整剂量时更自如了,用药也有了参考标准 。
过去,“偶然因素”一直是让中医最为头疼的 。传统的中药饮片因为受限于药材的质量、产地等许多问题,有时同样的方子,同样的病情,运用在不同患者身上效果截然不同 。
推荐阅读
- 生物医药|医药流通,一个不该被忽视的赛道
- 生物医药|内卷、破发……2022年创新药如何“绝地”求生?
- 生物医药|集采穹顶之下,生物制药如何破局?
- 生物医药|乐普医疗:困在扩张漩涡里的“心血管第一股”
- 苹果|iPhone 14 Pro外观设计曝光,或使用居中药丸设计,你能接受吗?
- 安卓|听说有人想看居中药丸屏手机,也许今年的iPhone14上就能看到
- 生物医药|飙涨千亿后,凯莱英高处不胜寒
- 投稿|中药赢下的,是创新药失落的战场
- 投稿|同仁堂:一手传统中药,一手朋克养生
- 药丸|苹果iPhone 14挖孔已确定,而且还是居中药丸挖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