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大道至简,对吗?( 四 )
它的主要作用是做什么呢?
在工作中处理棘手的问题,或者在学习中搞定难题,需要调用我们的工作记忆进行存储,进一步而言我们遇到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晶体智力一直在帮我们解决 。
简单来说:一个人25岁前大脑最活跃,接受到的新知识都在塑造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密度,在25岁后所接受到信息核心是在「补充网络中的回路」,所以我们大脑习惯选择自己热爱的知识进行学习 。
因此综合上述,再加上本身懒惰行为与算法推荐,那「大道至简」的盖棺定论就这样形成了 。
你学的很多皮毛观点就像传话筒一样,左进右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那真正的大道之间应该如何呢?我把它总结为一个词汇是:「先驭繁,再化简」,而非「先化简,再驭繁」 。
03 先驭繁,再化简如果你任何事先做减法后做加法会很难,它就犹如这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π=3.1415926;我让你解释,你都解释不清楚,但还说的津津有味 。
就像电视剧《天道》,为讲道,为什么导演非要写非常冗长的故事来表达,而不是用《道德经》中片言片语来表达,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再比如写文章;我自己无法做到足够加法,那考虑维度就不可能更全更深;你也不可能做到「有所启发」 。
换句话说,我写的简化些你把观点拿去有什么用?背后本源层的归因与形成逻辑你根本不知道 。
为什么?因为让一个人真正了解某个知识,概念,认知其实非常困难的,那些真正做到「大道至简」的高手背后隐藏有多深远复杂的计算,有想过吗?
老子多少年才感悟出哲学作品《道德经》,亚里士多德多少年才写出《伦理学》《工具论》 。
文章图片
因此,对年轻人来说,盲目模仿大道至简是种无知,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对自己的晶体智力存储与认知的迭代没有任何帮助 。
它带来的结果就是:
你的晶体智力存储的知识都是皮毛,让你做决策每次都出现偏差;所以,我们应该先「驭繁」,那「驭繁」的过程是什么样呢?具体就是对IPO的理解:
1)Input 输入先说前者:从现实场景切入,你接受到一个棘手问题首先会非常头疼,原因是超越认知外极为复杂,要求你对零散数据,关键人带来的信息源进行筛选进而整合 。
2)Process 加工
3)Output输出
这个过程会消耗脑力,但能让你在「专业技能」「通用能力」「认知能力」均得到提升 。
举个例子:
从行动的角度,我一般学到某个知识点(I),我会去思考它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P),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述出来,最好能把它相关的前置知识也讲清楚 。
但有个非常重要维度是,要保证输入信息的「权威可验证真实性」 。
我在做市场洞察时,找信息源方面就比较注意数据;在做品牌营销时,往往会考虑跨界的玩法,这些都属于新旧的融合 。
再说中间:加工的核心是你对学习的知识结果的综合「调度」,主要表现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后使用 。
它让你会有重新的视角出发再看「曾经遇到的棘手问题」;并且提升视角来分析它 。
如果缺乏中间这一步,你可能单纯的只是把别人提供给你的信息源复述一遍;意义并不大充其量做到「知道自己知道」,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
譬如:我见过很多做市场营销的朋友,他们工作7-8年依然没有全新台阶迈出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