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顺丰前方有三条拦路虎( 三 )
但几个事实硬生生卡在了那里 。
首先,物流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电商/陆运场景中尤其如此 。
就算以高端著称的顺丰,其2020年的人力成本(外包+职工薪酬)也占到了营收成本的72.89% 。
同质的劳动内容,同一片就业市场,在这一成本源头的钳制下,顺丰很难取得绝对性的优势 。
其次,对电商平台而言,如果丰网可以一直像现在这样,补充运力,充当鲶鱼,通过一点一滴的运营优化持续降低物流成本(然后在竞争强压中吐出来),那自然是十分欢迎的 。
但倘若丰网的规模持续攀升威胁到了自身的嫡系盟友,那么无论是基于利益还是自身的安全感,一层透明的天花板一定会拦在丰网前方 。
在可预见的未来,电商件仍将是大众消费者最主要的物流需求,而在这一场景中,占据强势地位的可能是平台,也可能是品牌方,甚至有可能是网络主播 。
但不管如何演绎,通达系的命运如同元寓言般预兆着,没有关键场景的掌握,这里永远是一片苦田 。
让我们把视野再次扩大至企业用户 。
自2020年起,顺丰将营收分为三个部分披露:速运分部(包括时效、特惠、医药及冷运、国际等板块)、快运分部(提供快运产品的物流服务)和其它(包括供应链、同城等) 。
除了以to C为主的速运分部之外,其余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 。
文章图片
据了解,在快运领域中顺丰以极低的价格抢了很多合同物流大客户 。
但同样的,在这样的业务中,关键场景和议价权依然是掌握在企业客户手中 。
对这些企业而言,运转速率,准时可靠性,成本价格都是其十分在意的要素 。
【投稿|顺丰前方有三条拦路虎】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本地生活领域,在2016年成立同城事业部后,顺丰努力斡旋于麦当劳、肯德基等多个品牌方,为其提供同城配送业务 。
但至今该业务规模也远远落后于美团和饿了么的配送团队,且连年亏损(2018年~2021年分别净亏3.28亿、4.7亿、7.6 亿),再一次印证了“核心场景”的关键性 。
回顾发展历程来看,顺丰前期得以保持高利润,实则是有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 。
一方面,早年间物流行业时效性普遍较低,而大众尤其是商业人士则有着一定的“刚需”亟待满足 。
这一背景下,顺丰凭借着拼搏、可靠、奋斗的企业精神脱颖而出 。
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京东物流乃至通达系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且在持续优化,顺丰的时效件优势正在逐渐被追齐 。
其次,在发票、合同、档案等商务快递中,用户对安全性的要求往往会更高 。
电商件倘若丢了,还可以补发价值确定的同类商品,但商务件却不具备这种标准化,进而消费者就更愿意支付高溢价 。
但随着电子面单的普及,这一优势也不可逆转的消退了 。
03 大时代升级中的“卡脖子” 在前文的表述中其实我们也不难看出,如果说关键场景的缺失是短板,那么这绝不是顺丰一家的难题,而是整个物流行业其实都在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
经过过去一年多的观察,我认为在国内大环境下,物流行业作为基建属性高度明确的领域,恐怕留给它的“利润”空间不会太多 。
所谓基础建设,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利润就是全国各行各业的经营成本 。
它的利润越高,那么整个社会的运转成本就越大,同时也越不利于社会整体的经济活性与繁荣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