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音乐反垄断整改百天后,市场竞争恢复得怎么样?

投稿|音乐反垄断整改百天后,市场竞争恢复得怎么样?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互联网指北,作者 | 付生,编辑 | 蒲凡
音乐反垄断处罚落地一百余天后,相关市场竞争的苗头重新出现 。
今年以来,字节跳动正式了成立音乐事业部,相继在内部推出独立音乐播放器“飞乐”、音乐发行平台“银河方舟”等;快手加码对音乐人的扶植力度,推出了“快手双击音乐计划”,讯飞音乐也开始全面推进AI+音乐业务的厂牌化运营 。
各方盯上的是一块价值过千亿的蛋糕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在线音乐市场规模,到2025年预期将达到167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2.2% 。
近期,网易云音乐也先后宣布了与摩登天空、英皇娱乐和中唱集团的版权合作 。音乐市场固有的独家版权格局开始发生实际意义上的松动 。
这一切都在说明,音乐市场的竞争活力正在恢复 。
但受限于独家版权一系列遗留问题的推进解决速度缓慢,中国在线音乐想要更进一步,还需要更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 。
去版权化:市场竞争还需要更充分“恢复市场竞争”是这轮音乐反垄断的核心目的 。
与阿里、美团反垄断案例相比,音乐反垄断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监管部门对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采取必要措施恢复市场竞争状态的第一起案件 。取缔“独家版权”,正是实现“恢复市场竞争”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接受采访时解释到,在数字音乐领域中,所谓的控制力和对市场进入和竞争产生比较大影响的排他性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就在版权上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进一步指出,腾讯音乐排他性垄断顶流音乐人的音乐版权,是一种借机排挤其他在线音乐平台参与竞争的行为,将使得后者很难积累付费用户,以至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
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监管部门判定腾讯音乐垄断的依据,会基于“相关市场份额”和“曲库和独家资源的市场占有率”,而不是如阿里、美团等的渠道独占份额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解释独家版权对市场竞争的破坏性作用中提到,“在集中后实体锁定较多独家版权资源的情况下,新进入者须依靠其转授权,进入相关市场较为困难 。”
原本追求差异化竞争的各家平台,不得不跟进砸钱抢购版权资源,整个中国音乐市场陷入了低水平竞争态势和“成本漩涡”,用户被迫因独占内容“二选一”,行业创新和用户体验大大降低 。
独家版权带来的非理性竞争的另一面是,投入巨资的在线音乐平台议价权被迫削弱,一步步沦为唱片公司的版权分销商 。
虾米创始人王皓表示,独家版权让唱片公司成为了“贸易公司”,并认为版权方完全控制了整个音乐市场 。
据《财经》报道,2017年为了拿下环球音乐独家版权,腾讯抬价至3.5亿美元外加1亿美元股权,超过最初报价十余倍 。
艾瑞数据显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环球、索尼、华纳,仅以10%的中国曲库份额,就拿走了中国市场60%的曲库收入 。
资源分配不均正在导致越来越多中尾部音乐创作人,无法获得合理收入 。《2020年中国音乐人报告》数据显示,占比52%的音乐人是零收入,24%的音乐人的音乐收入只占总收入的5%以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