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到处是预售( 二 )


对于服装商家来说,用预售的方式来减低营销风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服装品类最好的发展路径,还是品牌化,拥有自己的忠实粉丝群体,这才是根本 。
01、预售不讨喜作为一名“伪三坑少女”(“三坑”指汉服、Lolita服饰、JK制服),大花经历过多次预售 。
“我不是纯正的‘三坑少女’,但是我喜欢漂亮衣服,所以汉服、Lolita服饰、JK制服我都买过 。‘三坑’衣服因为比较小众,所以一般都会先开预售,攒够订单再去找工厂制作,不然开模的钱都不够 。所以我们买家也都理解 。”大花告诉燃财经 。
大花印象中,买“三坑”衣服等上两三个月是常事 。而有一件Lolita服饰,大花在2021年2月下单,直到7月才发货,等了近半年 。“期间我搬了一次家,但下单时填的是之前住的地方 。快递给我打电话时还折腾了一趟,才转送到我现在的住址 。”大花回忆道 。
沈清也等过一次预售:“差不多也是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常买的一家个人设计店铺买秋冬的衣服,下单了一件外衣,快发货的时候店家跟我说面料没了、工厂延期了,需要再等等 。我当时很喜欢这家店铺的设计,又懒得退,就一直等到了第二年开春 。”
提及预售,王晓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 。王晓在今年9月中旬买了一双预售的长靴,下单时页面显示7-15天发货,但王晓实际上却等待了25天左右才拿到商品 。“更离谱的是,这双靴子的颜色还发错货了,我找客服换货时,客服竟然说换颜色需要再等7-15个工作日,这明摆着是把消费者‘当猴耍’ 。”王晓气愤说道 。
近两年,预售从小范围逐渐变得普遍起来,甚至一些电商平台的大促节日也变成了“教育”大众接受预售模式的环节 。
“大概从2015年开始,电商平台就开始搞预售那一套了 。但可能当时战线不长,参与预售的商家也不多,所以感受并不深 。2017年以来,预售在电商平台的大促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而这两年,双11战线长达20多天,预售还越来越多,真是让人心烦 。”作为多年双11大促参与人员,沈清回忆道 。
燃财经查阅资料发现,早在2012年,预售就已经出现了,一份生效于2012年12月15日的“天猫预售规则”显示,天猫预售最开始作为一个频道出现,旨在用户提出需求量,供应方根据需求生产产品并提供给用户 。对于供应方来说,预先知道需求可以计划性生产,从而减少积压或紧急加产造成的成本;对于用户来说,同样的产品价格可以更低 。
一份《天猫预售频道(C2B模式)管理规范》也显示,预售模式主要包括新品上市、新品探市、定制专款、稀缺限量、当季时令、进口商品 。
这种模式还比较值得理解 。大花认为,“新品以少量产品来试探市场是合理的,因为不知道市场接受程度嘛 。另外像‘三坑’这种小众商品,类似于定制专款、稀缺限量也是可以理解的 。时令和进口也都需要时间 。”
只是,如今有的预售似乎已经偏离了“初心”,不论是不是小众商品、商家有没有生产能力,全都玩起了预售那一套,而且每逢大促必预售 。王晓已经失去了参与大促的热情,“优惠越来越低、玩法越来越复杂,战线也越来越长,购买东西的耐心几乎都被耗尽了 。”
同时,预售的产品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可谓“万物皆可预售” 。燃财经浏览各大电商APP和社交平台看到,出现在预售列表里的商品已经不仅局限于衣服,还有袜子、棉拖鞋、手机壳、卫生纸,甚至生抽 。“生抽为什么也要预售?”大花疑惑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