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张勇几乎可以赢

投稿|张勇几乎可以赢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20社,作者 | 贾阳 赵小天,编辑 | 贾阳
张勇认错得非常果断 。
在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明显感觉出问题、抛弃海底捞的时候,张勇就非常深痛地把自己的“罪状”和改正方略一股脑儿放在了大众面前 。
企业家们心有戚戚,觉得张总主动摘下桂冠,说出了餐饮业的大实话,仍不愧为一条好汉 。
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神话破灭的过程中,他们承受的不仅是账户资金的腰斩,还有被误导被欺骗的愤怒 。
然而把视线拉回到张勇做决策的时间点,也就是疫情爆发不久后,我们很难在当时就断言逆周期扩张能否成功 。相反,在那时,海底捞那场豪赌看上去赢面极大 。
商圈的租金优惠幅度更大、新进员工的薪资要求更低、小微型火锅店倒闭腾出市场等等因素综合,此时不扩张,没有更好的时机了 。事实上,不少餐饮公司都有类似的想法 。券商研究机构们纷纷出具乐观的研报,海底捞的店面数天花板预测被拉高到了1700家,3000家,甚至4000家 。
海底捞是中式餐饮的一个标杆 。海底捞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连锁火锅店,它面临的难题、探索的边界,正是整个火锅品类甚至中餐馆最前沿的试验 。中国最成功火锅店的顶点就是1500家吗?
我们试图去解释这场勇敢者游戏如此落幕的原因,疫情的持续和反复是一大因素,但答案远不止这么简单 。
大举扩张,完全错了吗?海底捞的反省,回溯到了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 。
从2019年的业绩来看,海底捞的扩张策略确有实效 。上半年纯利增四成,财务数据亮眼,市场情绪高涨 。咨询机构的态度也大多乐观 。
餐饮一向是吃力不讨好的生意 。因为“千菜千味”的特殊性,很难做到资本想要的标准化 。但火锅是公认的可复制、高标准的品类,食客覆盖面广,也因此是餐饮业竞争红海 。
海底捞很长时间以来扮演着拓展投资人对餐饮赛道定义的角色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 。火锅成了中式餐饮里的最佳赛道,最有希望上市的创业赛道 。
招股书中,海底捞2018年计划新开180-220家新店,这是此前所有门店数量的65%-80% 。当时的张勇信心十足,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会走资本市场;以前之所以对上市不太热情,是因为没找到更好复制海底捞的方式 。
张勇所谓的“复制大法”,是以人为核心 。其中,店长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而具备丰富经验的储备的店长在海底捞全都是从服务员干起,从底层长起来的 。海底捞的“师徒制”隐含了裂变的动能 。据财新此前报道称,每名海底捞店长两年内需要培养一名员工成为店长并开店,这隐含了50%的增速 。
在国内开一间新餐厅的成本在800万至1000万元之间,而海外门店开店成本则更高,以此测算,开180家-220家新店至少需要14.4亿-22亿元;但海底捞在2017年全年、2018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不过是14亿元、10.29亿元 。
店长够了,但钱不够,依靠自有资金显然难以跟上“跨越式”的扩容需求 。上市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海底捞称,将IPO募资的60%用于市场扩张 。
对海底捞来说,当时的核心矛盾是,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无法得到足够客流来转化,因为店面太少了 。据财新2018年报道,平均翻台率4.8次时,要在用户体验和营收间找平衡,张勇的想法是将翻台率降到3左右,然后从门店广告等增值业务上赚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