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互联网平台的“好评”失真之谜( 三 )


外卖平台亦是如此,红包换来好评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
“门店装修、满减优惠都要跟上,最重要的是,餐品必须做好,不然好评争取的流量曝光都是一次性生意,没办法转化为老顾客,就要无底洞地投入”,李泽表示,“隔壁店本身口味就受欢迎,补了两个月好评就见效明显,加上最近参与平台的促销活动也得到了一些流量曝光,店铺排名进了区域前五,以前月销三千单左右,现在半个月就破了记录 。”
反之,如果不在评价上花功夫,大概率会在竞争对手的内卷中败下阵来 。难以开拓新的流量,销量上不去,更难得到平台的流量倾斜,商家就掉进了一个死循环 。
所以,好评返现小卡片成为订单标配,背后是平台规则、行业内卷裹挟着商家加入刷评队伍 。
消费者与虚假好评斗智斗勇技术出评和好评返现都能为商家创造一定的收益,与此同时,反噬作用也逐渐显现 。
“知道好评都是靠红包堆出来的,怎么可能再去相信评论区?”冉冉在点外卖时,对好评已经做到了自动屏蔽 。
反其道而行,冉冉现在专挑差评,把差评作为最重要的辅助参考 。
在她的判断标准里,如果差评里大家吐槽的问题自己都能接受的话,那就说明这件商品问题不大 。如果接受不了,那就是成功排雷 。“看差评 。总比看那些毫无实质性内容的好评要有用的多 。”
与虚假好评斗智斗勇,已经成为现代网友的必修课 。
投稿|互联网平台的“好评”失真之谜
文章图片

财经网曾经以网购时能否分辨出评论真假为题做过一次调查,6563人参与,有2057人能将水军刷的评论一眼就能认出 。2616人表示真假难辨,另有1802人虽然看得出刷评痕迹,但也上了当 。
购物之外,在其他平台上种草时同样需要擦亮双眼 。不久前,小红书上被滤镜过度修饰的风景照惹了众怒之后,网友就掀起了一次反滤镜运动 。
防不胜防,那到底如何避免踩坑?
“搭眼一瞅就知道哪些评论是做出来的,但是,看到做评论也不要急着给商品判死刑 。品质才是评判商品好坏的黄金指标,评价要有选择地看,才能帮助你做判断 。”P仔认为,不能一味只看好评或者差评,因为,差评有可能是竞争对手、或者存心找茬的客户恶意评价,理论上和好评一样都是刷出来的 。
最有效的参考信息是中评和追评 。中评,一是本身相对客观,二来没有商家会花钱、费力去刷中评;追评则体现的是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反馈,虽然存在人为操作的可能,但也不乏真实评价 。
投稿|互联网平台的“好评”失真之谜
文章图片

例如在某款智能门锁的评价区就能看到,两位起初没有发表任何评价的用户,在追评中给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恰好对应该产品的卖点和使用痛点 。
综上,随着时间推移,互联网平台评价体系内沉淀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为消费者的决策提供着全面的辅助 。但是,由于各种违规操作加入,破坏了整体的可信度,消费者从中检索到有用、值得信任的信息,又成了一件难事 。
信任机制的崩塌与重建消费者不再相信好评,就是评价体系崩塌的典型标志 。
海量触手可得的评价信息,反而成了消费者认知商品的屏障 。对于商家来说,迷信好评也让他们失去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反馈渠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