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北交所市值一哥”的“抗日”往事( 四 )
同一时间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更指明下一代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硅碳的研究发展 。
文章图片
不同负极材料的性能比较 来源:同花顺iFinD
负极材料占到动力电池成本的28%,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加快动力电池和负极材料国产替代,带来的收益再度投入研发,形成正向循环 。
2016年,中国锂电池负极细分行业终于跑出两个世界第一:贝特瑞、江西紫宸 。分别代表天然石墨负极和人造石墨负极企业,都夺得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
另外两份国际市场出货量排名榜单,浓缩了那段从2011至今的中日锂电池负极企业变迁 。
文章图片
锂电池负极材料制造企业中,除了JFE化学、三菱化学和日立化成,其余均为中国企业 图源:同花顺iFinD
2012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只有贝特瑞、杉杉两家,日本巨头日立化成、日本碳素、JFE居于前三 。
到了2020年,变成了日企只有2家入榜,昔日老大日立化成掉落至全球第八,三菱化学排在第十 。贝特瑞、紫宸和杉杉占据前三位置 。
日本企业的弱点是“本土优先”——过度依赖本土供应链 。之后虽然日本企业到中国扩建产能,但保守的态度、封闭的生态,没能借助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起步 。而在政策扶持之下,中国企业已经趁着新能源汽车风口,一骑绝尘 。
05 日本关键论文数量被印度赶超,国际影响力渐消中日锂电池行业的PK仍未结束,但日本的声势不复从前 。
2021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销量预计将达到73.8万吨,五年后,受益于国内双碳政策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需求爆发,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46.8万吨,翻了近5倍 。
这场新的PK中,国内锂电池负极企业紫宸、杉杉、中科电气、翔丰华等企业仍在扩建产能 。下一代硅碳负极的研发生产,也在起步 。
文章图片
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来源:同花顺iFinD
日本媒体则在怀念曾经作为锂电池发明国垄断市场的日子,叹息日本锂电池行业国际存在感不断下降 。
今年8月份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研究所一份报告中,日本在引用次数进入前10%的论文篇数降至世界第10位,被印度赶超 。
另一方面,全球进入脱碳经济,蓄电池被称为新的“石油” 。当中日负极企业站在脱碳经济同一起跑线上时,日本负极企业出现劣势 。
中国在脱碳技术方面的论文数量在9成领域占据世界第一,除了锂电池外,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的论文数量都是日本的十多倍 。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日经中文网 制图:立方知造局
日本制造业的杀手锏是“工匠精神”,对应的是沿着前人的路,在小方向上精益求精,做到1到N的推广 。而日本独有的终生受佣制度,也让一群工匠能够积累长期经验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猎豹|全网都在夸的“猎豹”是什么?为何这些“黑科技”频频上热搜?
- 政策|浙江省“抢人”:创业失败贷款不用还?官方回应来了
- 大空间|不出冬奥村体验“上天入海”!这些智能设备令运动员着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k50|Redmi K50电竞版开卖:“奔驰联名款”海鲜市场需加价千元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