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腾讯阿里B站联手热捧,但青瓷游戏还是开盘破发了( 二 )
文章图片
青瓷游戏高毛利、高净利的财务成绩确实好看,但放在处处流油的游戏行业,这样的盈利水平也不算突出 。以青瓷游戏的第一大股东吉比特为例,今年Q3吉比特毛利率为82.8%,净利率为41.2% 。
享受着游戏这一商业模式的高利润优势,青瓷游戏也并没能摆脱当下游戏厂商们所面临的困境与桎梏 。
比如游戏产品有限的生命周期 。青瓷游戏招股书中预测,自主发行的《最强蜗牛》剩余生命周期还有79个月,《提灯与地下城》还有52个月 。但生命周期的延续并不意味着盈利能力的持续,在游戏的衰退期其流水将大打折扣,并且这种衰退趋势已经出现:根据计算,《最强蜗牛》2020下半年收入为11.13亿元,而2021上半年其收入已环比下滑至5.16亿元 。
还比如老生常谈的爆款不确定性 。虽然从过往的游戏产品看,青瓷游戏是有着自研实力的,但《最强蜗牛》之后青瓷游戏还没能推出第二款成功的自研产品,《提灯与地下城》的研发商是青瓷游戏投资的吉事屋科技,青瓷游戏只是代理运营商 。
根据招股书,青瓷游戏目前还有10款游戏储备,其中有四款是自主研发 。但只能说,基于《最强蜗牛》的成功路径,青瓷游戏有更大的制造爆款的概率,但市场每年上线几千万游戏,再头部的厂商也研究不清所谓的爆款机理 。
此外,《最强蜗牛》也没能逃过游戏行业越趋激烈的买量之战 。
根据招股书,2020年《最强蜗牛》上线后,青瓷游戏销售及营销费用是2019年的33倍,费率从18.9%上升至45.6%,相反研发费率从28.9%下滑至11.9% 。今年上半年青瓷游戏的营销及研发投入占比进一步失衡,销售及营销费率为32.1%,研发费率已下滑至2.4% 。
文章图片
大手笔的营销助推了《最强蜗牛》及《提灯与地下城》的热度,带来了更大规模的营收与盈利,但也导致了青瓷游戏的净利率反而在爆款游戏出现后下滑,钱赚得越来越不容易 。
靠一款爆款游戏实现IPO,这在游戏市场中并不罕见 。但在近几年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游戏厂商想要上市的难度都越来越高,因此青瓷游戏作为今年难得的游戏新股就格外引人注目 。
但想要从青瓷游戏身上找到多么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恐怕是要失望了 。
阿里腾讯B站为何看好?正是这样一个只能说差强人意的投资标的,受到腾讯、阿里、B站热捧,并在未成年禁令、版号停发等种种利空因素下,成为今年港股唯一闯关成功的手游公司,并且引起游戏行业内的普遍关注 。
这更侧面反映出游戏行业的无奈与焦虑 。
目前游戏市场的马太效应正走向越来越严重的地步 。根据游戏陀螺的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中,来自腾讯、网易旗下的手游市占率平均在90%,最高达到97% 。也就是说,在腾讯网易这样的头部大厂的封锁下,小厂商的生存空间极小,不断发布的新游戏只能在畅销排行榜上快速轮换 。
并且据观察,游戏投资霸主腾讯虽然在今年进一步提高了出手的频率,但却更倾向于小金额、广撒网,投资标的大多是中小游戏工作室 。
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导致的是中腰部游戏厂商屈指可数 。市场上拥挤着闷声赚钱的小工作室,但年轻厂商要有条件走向IPO,起码是需要像青瓷游戏一样具备一定规模,且拥有至少一款有持续盈利能力的爆款游戏 。而这样的标的其实并不算多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