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华语乐坛,何以至此?( 五 )
文章图片
仔细想想,过去20年来,能长期保持作品稳定输出、演绎事业不断成长的内地歌手都屈指可数 。
内地乐坛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当我们试图去讨论相关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大家对此没有“共识”,有的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或者是“存在就是合理”,“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大行其道 。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既是新技术发展带动生产力下沉的结果,也是行业缺乏专业化分工的缩影 。
一个行业的“共识”需要在多年发展之后不同岗位经过相互撕扯才能成型 。在传统唱片业时代,内地音乐市场专业化体系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就被新媒介冲垮了,如今的市场表征,是多年顽疾的病发 。因为长期以来没有发展出一套专业化分工,市场所呈现的就是“专业化”的反面:各自为战、各生欢喜,也乱象丛生 。
回顾全球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音乐市场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个靠“粗制滥造”野蛮生长的阶段 。
一百多年前,音乐产业刚起步的时候,“叮砰巷” (Tin Pan Alley)的粗制滥造,让业内人士怒批“有多少新的音乐,就有多少新的垃圾 。”内地的音乐市场所出现的 “乱象”只不过是重走“叮砰巷”的老路 。
文章图片
“野蛮生长”终究得回归理性和规范,但这条路还要走多久,谁也不知道 。
一如互联网作家克莱·舍基所言:“互联网并非是在旧的生态系统里引入新的竞争者,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如今的音乐产业变革,是系统性的范式转移 。传统媒介所建构的资源高度集中的“古腾堡经济”正在被分布式的“互联网经济”取代,而中国内地又是全球音乐市场中互联网化程度最深的一个 。
IFPI的数据显示,全球音乐产业流媒体收入占比是62.1%,中国内地的流媒体收入占比超过90% 。
文章图片
深度互联网化的中国音乐,享受到了中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中国内地的音乐市场是目前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
文章图片
只是,互联网为中国音乐市场带来了“效率”,却没有带来“质量”,而且,在一个缺乏传统唱片业经验打底的市场环境下,网生内容如何有序发展,并无经验可循 。
“华语乐坛”的认知混乱,可能便来自于此 。内地原本就脆弱的唱片业体系,被新媒介冲得七零八落,支撑不起优质内容的开发,少数能在内地立足的港台、新马艺人基本上都是老面孔 。于是,在新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没能跟上经济和媒介发展步伐的“华语乐坛”只能停留在过去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