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10大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硕有趣的,除了讲求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气体育运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加入一些体育运动 , 以锤炼身材 。
清明节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怀念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又叫踏青节,那么,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由来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气 。原来 ,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光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气象清朗 , 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活力 。用“清明” 称这个时代,是再适当不过的一个词 。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 , 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风行 。旧时寒食断火 , 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典礼 , 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
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连续不断的风气传统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 ,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革除杂草 , 放上供品 , 于坟前上香祷祝 , 燃纸钱金锭 , 或简略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10大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10大传统习俗
2、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出现一派活力勃勃的气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间 。我公民间长期坚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运动了 。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朝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自动地逢迎时气,以增进自身材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材的健康大有利益 。
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代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在唐宋时代最为繁华,经常涌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 , 华庭欣赏 , 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写的就是当时情景 。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 也解释了当时蹴鞠运动的普及 。
4、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光,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 , 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 , 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唐人以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解脱毒虫的损害 。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 , 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
5、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广泛风行的习俗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运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动:他们以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 , 等风筝放高时 , 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
6、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促进健康 , 而且可以造就大胆精力,至今为人们特殊是儿童所爱好 。
7、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运动 。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运动频繁 , 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运动 。这些运动有的在岸上进行 , 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