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玉米粗缩病毒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吧!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症状
玉米粗缩病毒粒体为球状,钝化温度为800C,20℃可存活37天,病毒借昆虫传播,主要传毒昆虫为灰飞虱,属持久性传毒 。潜育期15—20天 。还可侵染小麦(引起兰矮病)、燕麦、谷子、高粱、稗草等 。
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 , 逐渐扩及整个叶片 。病苗浓绿 , 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 。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至9至10叶期 , 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 , 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 , 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 。果穗畸型,花丝极少 , 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
2、危害:1993年以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具有明显上升之势,给我市的玉米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1996年大发生时,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10%~30% 。2007-2009连续三年在黄淮地区大发生 。如何控制玉米病毒?。?尤其是玉米粗缩?。∕RDV)的危害,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因此,近几年我们对玉米粗缩病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 。研究发现:病株样本中有85.16%的玉米植株基本绝产或绝产,株高仅为健株的1/2,无雌穗或雌穗无粒;98.44%的植株株粒重损失率达50%以上 。
3、特点:我国北方,粗缩病毒在冬小麦及其它杂草寄主越冬 。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第二年玉米出土后,借传毒昆虫将病毒传染到玉米苗或高梁、谷子、杂草上,辗转传播为害 。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侵染发病也轻 。玉米出苗至5口十期如果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相遇 , 发病严重,所以玉米播期和发病轻重关系密切,如河北省5月中旬播种的玉米,苗期正遇上第一代,灰飞虱成虫盛期,发病严重 。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灰飞虱多,发病重 。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
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 。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 , 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 , 指导防治 。
②选择合适的品种:要根据本地条件 , 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 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70年代,豫农704对该病有一定的抗性,50、鲁单053、农大108等,在生产上可替代沈单7、掖单53、掖单22等感病品种 。在那些已种植感病品种多年,危害严重的地区,种植这几种抗(耐)病品种显得特别重要 。在曲阜市 , 玉米杂交种鲁单50、鲁原单14等对粗缩病的抗性较好 。
③调整玉米的播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应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 。春播玉米应适当提早播种 , 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麦田套种玉米适当推迟,一般在麦收前5天,尽量缩短小麦、玉米共生期 , 做到适当晚播 。曲阜市玉米种植模式主要有麦套玉米、抢茬玉米和晚播玉米3种 , 其中以麦套玉米发病最重 , 其次为抢茬玉米,再次为晚播玉米 。春播玉米应当提前到4月中旬以前播种;夏播玉米则应在6月上旬为宜 。
④及时清除杂草: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 。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 。选择土壤处理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的传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