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类似的诗句,能算得上抄袭吗?


宋朝黄庭坚在给他外甥洪驹父的信(译文)中说:
自己创作最难 。杜甫 。韩愈的诗文 。都有出处 。后代的人读书少 。错误的认为 。韩愈杜甫的文字语言 。都是自己创作出来的 。古人写文章要体会现实 。擷取古人的语句 。言辞 。融入自己的笔墨 。如同灵丹妙药 。可以点石成金 。
也就是 。黄庭坚认为:写诗作文 。古人也要学习借鉴前人的文字 。并不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但 。这并不是说 。黄庭坚赞同抄袭 。那么如何避免抄袭?
就是擷取古人的言辞 。语句 。融入自己的翰墨 。像灵丹妙药点石成金 。也就是化用 。借用古人的诗句不是用来抄袭的 。而是用来再创作的 。用来点石成金的!
如果化用或借用古人诗句用于再创作 。赋予其新意 。成为新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点石成金 。就不属于抄袭 。如果所谓创作的新诗 。就是古人诗句的拼凑 。组合 。而没有自己创作 。那 。就是抄袭 。
据此 。自古以来 。在诗词创作过程中 。古今许多人无论是有意 。或是无意 。都会化用或借用古人的诗句 。融入自己的诗词中 。点石成金!如: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
《短歌行》曹操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子衿》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杜甫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
“欲问平安无使来 。桃花依旧笑春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王安石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
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一首诗词化用 。借用古人诗句 。一般多被改写过 。与自己的诗融为一体 。而且 。化用 。借用也就是只言片语 。过多 。就涉嫌拼凑抄袭了!郦波教授的《旅夜作书》一诗 。自所以被诟病 。化用 。借用过多 。确实欠考量 。
辛弃疾是用典高手 。有辞中龙之称 。其诗词用典很多 。但 。不是抄袭;如果化用借用古人诗句过多就涉嫌拼凑抄袭了!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类似的诗句,能算得上抄袭吗?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诗词短小 。出现类似的诗句并不奇怪 。这种现象 。有的是故意化用或者引用 。有的是无意识的偶合 。
至于是不是抄袭 。老街可以说大多数不是 。
下面细细道来 。
一、有意与无意
1、有意
有意的化用或者引用前人作品的诗句 。是用典的一种 。
诗词的篇幅短小 。化用如同加了杠杆作投资一样 。可以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
古人不但不批评 。而且还把这种方式 。作为有学问、有能力的表现 。
例如黄庭坚评价韩愈作文、杜甫作诗的时候 。讲到: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后人读书少 。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人能为文章,真能陶冶万物 。虽取古人陈言..........《答洪驹父书》
2、无意
也有很多人作诗 。一定是无意出现与前人偶合的现象 。例如《唐宋诗醇》中 。就认为杜甫作诗 。似乎是无一字无出处 。但是未必有意而为:
少陵所以独立千古者 。不在有所本也 。读书破万卷 。偶拈来即是耳 。诗三百篇岂必有所本哉 。《唐宋诗醇》
意思是 。人家读书太多 。因此作诗的时候难免信手而来 。并不是有意用典 。
陆游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今人解杜诗 。但寻出处 。不知少陵之意 。初不如是 。..........且今人作诗 。亦未尝无出处 。渠自不知 。若为之笺注 。亦字字有出处 。但不妨......《老学庵笔记》
陆游说 。时人解析杜甫诗 。总是喜欢给每句诗找一个出处 。其实杜甫未必每句诗每个字有一个出处 。
当然了 。假如您一定要较真 。自然每个字都可以找到出处 。
其实 。陆游的这段话 。几乎可以用到大多数的古诗词中 。何尝杜甫诗有出处呢?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类似的诗句,能算得上抄袭吗?

文章插图
二、无意的案例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二十五 。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元之本学白乐天诗 。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两株桃杏映篱斜 。装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 。和莺吹折数枝花 。’
其子嘉祐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 。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 。语颇相近 。’因请易之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