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以散文著称,曾巩能文能诗,他的《咏柳》有什么意境?


《咏柳》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
曾巩 。字子固 。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南丰七曾”之一(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文风雍容 。不露锋芒 。曲尽事理 。
《咏柳》的原文“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
翻译过来就是: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 。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 。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 。气势更加猖狂 。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 。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 。却不知秋季来临 。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 。
这首诗将状物与哲理交融 。寓意很深 。把春天的柳树比喻成得势猖狂的小人或者邪恶团体 。倚仗势力 。张牙舞爪 。企图一手遮天 。但恶有恶报 。终将走向灭亡 。
大部分读者对这首诗都是这样理解的 。也代表了诗人写这首诗的一个意境 。可以说是直解 。
从另一个方面 。我的理解是把柳树比喻成“根基不牢的人” 。一个人理解力很强 。学东西很快 。又有别人的扶持 。但是如果急于求成 。没学会走就想着跑 。基础不牢固 。盲目自大 。势必会半途而废 。被别人超越 。所以说 。只有踏踏实实 。把基础打牢 。才能取得大的成果 。
有这样一个故事:鲁班有个徒弟叫张半 。学手艺数他最快 。别人学三年才出师 。他只学了两年就差不多了 。因此 。鲁班少不了夸奖他两句 。谁知道这张半经不住夸奖 。日子长了 。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左右方圆的木匠他都不放在眼里啦 。鲁班师傅为了教育他 。让他几次做一方一圆两张桌子 。始终达不到要求 。最后鲁班师傅对他说“木工这行手艺 。要浅有浅 。要深有深 。只有打牢基础 。才能做的完美” 。从这以后 。张半老实多了 。一直到出师都很虚心 。最后学有所成 。
其他观点:
曾巩~北宋神宗时期的文学大家 。江西南丰人 。是个孝廉并举的好官 。体察民情 。勤政务实又嫉恶如仇 。他的文风雍容平易 。不露锋芒而又曲尽事理 。但官场上暗流汹涌 。小人得志 。自己又无可奈何 。故写下这首《咏柳》诗来借物抒怀 。抨击那些得势小人 。讽刺邪恶势力以排解心中的愤懑 。同时警告那些小人会有因果报应的 。日月不可能总被遮蔽 。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 。
倚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 。
不知天地有清霜 。
其他观点:
谢谢邀請
北宋思想家 。政治家 。散文家 。詩人 。曾巩 。是北宋欧陽修的高足 。
曾巩的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詩《咏柳》 。为世人津津乐道 。他与贺知章的《咏柳》是载然不同的风格 。贺知章的咏柳是咏柳树的自然之美 。是咏春风 。咏春天像剪刀一样剪出万千绿枝条 。咏柳抒怀 。
而曾巩的《咏柳》是借柳树得以东风 。而畜势乱发 。枝头乱长 。借东风而张牙舞爪疯诳摇摆 。以此比喻嘲讽奸妄小人 。无耻之徒依仗权势 。犯奸作科 。无恶不作 。
表现了詩人对无耻小人的深恶痛疾 。从詩人曾巩的《咏柳》就可以看出 。一一枝头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落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
【唐宋八大家以散文著称,曾巩能文能诗,他的《咏柳》有什么意境?】曾巩的《咏柳》千古名作 。对北宋朝廷的奸臣极尽嘲讽之能事 。同是柳树 。写法的不同 。表现了詩人丰富的想象力 。借柳喻人 。不愧是高超的手法 。以柳讽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