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枯树赋原文 庾信 枯树赋( 七 )


要注意的是 , “沉沦穷巷 , 芜没荆扉 。”是庾信用借喻的手法 , 来说明自己所处的环境 , 让人看不到出路 , 看不到希望 。并不是他实际的生活状态 。
史料记载 , 庾信在北方时 , 与帝王的关系是“布衣之交” , 即他见到帝王 , 就像百姓见到一般的普通的朋友一样 , 可以很随便 , 不拘礼节 。
具有这样地位的人 , 怎么可能住在陋街穷巷 , 连门都是用荆条编成的呢?

庾信枯树赋原文 庾信 枯树赋

文章插图
胡香强绘
“既伤摇落 , 弥嗟变衰 。”这是庾信发自肺腑的哀叹 , 他41岁到达长安 , 时时都在盼望返回江南 。随着自己的衰老 , 感到离生命的尽头越来越近 , 而离江南的距离越来越远 。他为自己的衰老叹息 , 更是为自己无缘再返江南而悲哀!
“《淮南子》云:‘木叶落 , 长年悲 。’斯之谓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 , 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 , 即是河阳一县花 。”
“建章三月火” , 建章 , 即汉武帝修的建章宫 , 后毁于火 。说建章宫烧了三个月 , 有些夸张 , 是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烧秦宫室 , 火三月不灭”的说法 。金谷 , 即晋代石崇修的金谷园 , 园内有柏树近万株 。成语“石崇斗奢”就是说他与王恺比富的故事:富豪王恺得到一棵在当时十分珍贵的珊瑚树 , 拿到石崇面前显摆 。谁知石崇一下子从家里拿出六、七棵同样的珊瑚树 , 说你要喜欢这东西 , 把这几棵也拿去吧!河阳 , 县名 , 即今河南焦作的孟州市(杜甫《石壕吏》中的“急应河阳役”也是指此地) 。晋朝潘岳任河阳令时 , 善于绿化 , 全县到处都种桃树 。所以河阳在古时也称“花县” 。
这几句是说:《淮南子》中说 , “每当看到树木落叶 , 老年人就悲伤 。”我认为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于是我作歌唱道:“建章宫用树木 *** 的粗大的栋梁毁于一场大火 , 黄河中那些行走万里的木筏也烂在水中 。这些木料不是来自于石崇的金谷园 , 就是来自广为人知的河阳县 。”
由此可见 , 树无论好、丑 , 人无论尊、卑 , 最后都殊途同归 。既往终将成为过眼云烟 , 由“生意尽矣”到变为尘埃是必然的结果!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 , 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 , 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 , 人何以堪!”
这几句是说:东晋的大司马桓温如果能听到我的歌 , 他一定会发出感叹:“当年栽种的柳树 , 轻柔的树枝随风摇动 , 生机盎然的生长在汉水南边 。现在看到它们枯败凋零 , 凄清伤神地立在汉水边上 。树尚且如此 , 又何况人呢!”
这里的诗是庾信在借桓温之口所发的感慨 , 并不是桓温写的 , 因为桓温死了260年后 , 庾信才出生 , 所以不可能出现“桓大司马闻而叹曰”的情况 。
桓温不但是东晋的名将 , 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这是他的书法作品 。
大约历史上时常有人把它当成桓温的诗 , 所以清代文学家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 , 乃庾信《枯树赋》 , 非桓温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