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回延安采用了什么形式 贺敬之回延安全诗

贺敬之回延安安全了,返回家乡心情自然是愉悦的 。他为红军保全边疆,为革命事业献身奉献,默默的为国争光 。回到故土之后,他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感慨和愉悦,感慨岁月的流逝,但也感慨自己所经历的艰辛历程 。这首诗深入人心,表达了他对家乡、人民和红军的感情之深厚 。贺敬之回延安,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成为了历史的永恒记忆 。他的回归,彰显了革命的胜利,也让人在振奋崇高的信念之余,感慨岁月的深沉 。

贺敬之回延安采用了什么形式 贺敬之回延安全诗

文章插图
回延安 赏析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
延安是贺敬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对延安他有着深深的情感 。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 。
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 。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 。
在“唱”“笑”“招手” 。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 。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
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 。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
第三部分,话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 。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
第四部分,赞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 。“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
第五部分,颂延安,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 *** ”,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 。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
《回延安》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 *** 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