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把杀猪刀的说说 时间是把杀猪刀的下一句幽默

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可以让事物不断地变化和进步,但也可能会让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退或消亡 。换句话说,时间是无情的,它不论对于谁都是公平的,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把握自己的时间,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实习生 李心月
近两三年,梁平迎来了他写作历程中又一次“变法”——不断给自己制造陌生感,并且也体会到这种变法的效果,“感觉疆域辽阔,每一天都有想写的东西 。也有写不完的东西 。无论是生命的体验,还是思考和想象进入了一片大海,一下子扑面而来,让我一定要写 。”
梁平(张杰 摄影)
2021年秋天,梁平诗集《忽冷忽热》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也是继2020年《时间的笔记》之后,梁平又一部值得关注的重要诗集 。
梁平作为中国诗坛宿将,在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里,他的诗歌皆可看作带着轰鸣的钻杆,一寸寸深入地心岩层 。当他决意要用诗实现其生命的彻底性,他全部的诗篇就成为这一重大而神圣使命的和声 。《时间笔记》被认为这是继《重庆书》《三十年河东》和《家谱》之后的又一巅峰作品 。诗中的理想主义精神,以及诗人在追求此理想过程中的率真、坚忍、无所不及的姿态令人深省 。
对于“耳顺”之年,梁平没有闪躲,而是豁达应对,“耳顺,就是眼顺、心顺/逢场不再作戏,马放南山刀入库,生旦净末丑卸了妆/过眼云烟心生怜悯 。”(《耳顺》)但一如既往,梁平对街道名称还是格外的敏感 。走在成都的落虹桥路,他想象“街东口那道彩虹,落地以后/混凝成坚硬的跨河水泥桥”,觉得“行色匆匆的布衣、贤达都有了幻觉 。”他惦记着这条街上的人间烟火,“有新繁牛肉豆花/有飘香的万州烤鱼” 。(《落虹桥》)
在《忽冷忽热》的小记《每寸光阴都不能生还》中,梁平感慨,“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刀刀留痕 。”梁平说,近十年经常挂在他嘴上的“年事已高”,“真的高了 。当年上山下乡农田基本建设战场主持过《工地战报》,江津主持过县级文学刊物《几江》,后来主持《重庆文化报》,还主持过《红岩》 。本世纪初从重庆转场四川,主持《星星》诗刊 。2015年以后,主持《草堂》和《青年作家》至今 。这样一个轨迹就像宿命,注定此生我对文学的不二选择 。现在身边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大多已经不写了 。其实这很正常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如今,一杯清茶,一个案头,一张宣纸,涂点字画,也是自得其乐 。这把岁数,谨记做一个‘好老头’就功德圆满了 。”

时间是把杀猪刀的说说 时间是把杀猪刀的下一句幽默

文章插图
敬佩孙静轩和张新泉:真正以生命进入写作现场的诗人
梁平继续写道,“但也有意外,一个是已故的孙静轩老爷子,他生前似乎就没有停过笔,那年72岁,又写了数百行的《千秋之约》 。记得老爷子写完这首诗,很激动的到我办公室拿给我看,那神情就像孩子似的,而且那孩子刚刚做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这是诗人的气质,这是一种永远的 ***,永远的写作状态 。这首诗是诗人拜谒陈子昂墓的凭吊诗,打动我是诗人的率真和勇敢,是诗中力透纸背尖锐的力量 。我想说,这样诗人才是真正以生命进入写作现场的诗人 。没有他那样的生命体验,没有他那样的生活阅历,是不敢提笔、甚至提不起那支笔的 。很显然,这是年龄问题,当然又不是年龄问题,个中感受大家心知肚明 。另一个张新泉,现在也是奔八的人了,拉二胡不说,吹笛子可是气力活,一曲下来,满堂喝彩 。重要的是笔耕不缀,新作接二连三,而且写得青春、幽默、深邃、力道,依然是‘一把好刀’,虎虎生威 。一个耄耋老人,干净到身上不披挂任何头衔,不装扮,不指点,不给别人添乱,不给自己添堵,才有了‘桃花才骨朵,人心已乱开’的惊喜发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