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的苏轼为何仕途那样不顺?( 五 )


德才兼备的苏轼为何仕途那样不顺?

文章插图
等宋哲宗死后 。向太后主政 。苏轼又有了机会 。皇帝不喜欢自己 。但皇帝的老妈都喜欢自己 。此时的皇帝是宋徽宗(宋哲宗的异母弟) 。但宋徽宗说不上话 。凡事要听老太后的 。公元1100年 。苏轼终于离开海南岛 。开始奔赴首都汴梁 。这一次几乎就没什么悬念 。苏学士大概率就要成为苏宰相 。然而 。还没半年 。向太后也死了 。宋徽宗亲政 。改元建中靖国 。这个年号的意思是:既不向左也不向右 。简单说就是不能再搞党争了 。
于是 。新党的领袖蔡京、蔡卞兄弟就要离开朝廷 。而旧党的领袖苏轼、苏辙兄弟也不能入主京城 。新旧两党各让一步 。但是 。苏轼还有机会啊 。可惜公元1101年 。七月二十八日 。走到常州的苏轼病逝了 。享年66岁 。
运气在苏轼最后的岁月里最后还是照顾了他 。因为建中靖国根本就不是什么折中 。随后便是新党彻底碾压旧党 。如果苏轼没死 。大概率还要接着挨整 。因为大宋的党争已经白热化 。活着的要整 。死了的也不放过 。苏轼是带着希望去世的 。这对他来说也算善终 。
论文章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论诗歌 。苏轼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成就;论填词 。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论书法 。苏轼自成一家;论绘画 。苏轼是湖州派的主将;论学术 。苏轼是蜀学的宗师领袖 。苏轼之才华 。冠绝古今 。
德才兼备的苏轼为何仕途那样不顺?

文章插图
但是 。苏轼只有才华吗?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执政能力也是可圈可点的 。在政治路线上 。苏轼不走极端 。而司马光和王安石二公却一定要玩极端 。在执政能力上 。苏轼在扬州主持漕运 。在河北兴办弓箭社 。他能看到实际的问题 。却不会主义先行地去改变现实 。而是适应现实再艺术地去解决问题 。
有才华、有能力 。关键是还有情商 。“上可陪玉皇大帝 。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即便流放海南岛 。苏轼也有一群弟子帮着他盖房子 。乌台诗案 。被苏轼牵连进来北宋名流多达39人 。甚至 。苏轼还能化敌为友 。王安石罢相之后 。苏轼专门拜访了这位拗相公 。二人言归于好 。成为一番佳话 。
纵有盖世才华、纵能洞察人心 。但如果没人脉 。你也走不远 。苏轼没有人脉吗?苏轼这个外省青年打造了堪称史上最豪华的人脉 。老一辈的宋仁宗 。把苏轼看成国之栋梁 。中间一辈的宋神宗 。最后的岁月里也准备启用他 。新一辈的宋哲宗 。曾经做过苏轼的学生 。关键是曹太后、高太后、向太后 。这些皇帝的妈妈们 。都成了苏轼的保护伞 。古之名臣将相 。谁又此等阵容的人脉 。
而苏轼为什么没有成功败相 。为什么命途多舛呢?
“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 。人改变不了事情” 。苏轼也是如此 。身处北宋最剧烈的局面变动之中 。他也只能随波逐流 。
“那是最好的年月 。那是最坏的年月 。那是智慧的时代 。那是愚蠢的时代 。那是信仰的新纪元 。那是怀疑的新纪元 。那是光明的季节 。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 。那是绝望的冬天 。我们将拥有一切 。我们将一无所有 。人们直接上天堂 。人们直接下地狱” 。
成功的 。往往都是随机漫步的傻瓜 。他们是最幸运的少数 。不成功的 。往往都是浪淘沙中的众生 。他们是最平常的多数 。苏轼概莫能外 。我们也概莫能外 。
其他观点:
德才兼备不一定人情世故 。德才兼备不一定官运恒通 。德才兼备不一定就没有对头与敌人 。德才兼备不一定皇上喜欢你!这样的人一定要皇上支持喜欢你 。如果皇上不支持你 。会把自己置于八面树敌四面围攻之地 。也只有皇上才能给他解围 。但皇上救他吗?
其他观点:
德才兼备的苏轼为何仕途那样不顺?

文章插图
恕我直言 。苏东坡的人生是失意的一生 。甚至是失败的一生 。
跟李白相比 。苏东坡的人生一直都在水深火热之中 。东坡肉只是暂时的安慰 。
跟王维相比 。苏东坡的人生一直都在风雨飘摇之中 。一轮婵娟只是渡过夜晚的流星 。
跟孟浩然相比 。苏东坡的一生一直都在急行军之中 。一碗浊酒只是暂时麻醉了疲惫的躯体 。
跟陶渊明相比 。苏东坡的一生一直都在左右为难之中 。一行文字不过虚掩着痛苦的心扉……
苏东坡被两位老上司王安石及司马光左右打脸 。一生颠沛流离 。何其不幸?应该深思 。
苏东坡没有悟透的四个字“禅、狂、静、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