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知识点整理 法律逻辑学论文(11)


立法渊源和司法渊源并非对立关系,《民法典》中即存在诸多因案而修的法律条文 。部分条款由司法解释转化而来,部分条款则直接吸收相关司法案例的裁判要点 。据学者统计,在《民法典》的1260条法律条文中,明确由司法解释转化而来的法律条文有89条,占比达7% 。[81]经由司法实践而形成的司法原则也是完善法律的重要渊源,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通过“里格斯诉帕尔玛案”确定的“任何人不得从其错误行为中获利”原则即为实例 。我国虽不是判例法国家,但仍具有从司法实践凝练司法原则的必要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的法理学教材为例,除少数将法律渊源放置于“法律创制”和“法的技术”编外,[82]大多将其放置于“法的本体”编 。[83]与“法的本体”编内容一致的称为“法理学基本概念”“法的一般原理”或“法律基本问题” 。[84]因此,法律渊源理论发展的关键,既非在立法法源和司法法源之间作立场选择,也不在于法源所指涉的法是立法之法还是司法之法,而是在兼顾立法和司法基础上,探寻法治之法的实现路径 。概言之,正确认识、理解和解释法律渊源,首先需预设共识框架,在更高层次的理论指引与核心范畴约束下凝聚法律渊源研究共识 。如何从法学理论视野研究法律渊源,为立法创制及司法适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概念检视,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
(三)研究目标致力于法律渊源体系
随着法典的编纂及司法适用中新法律渊源的不断出现,法律渊源研究需要发展形成完备的法律渊源体系 。法律渊源体系是法律渊源概念厘定、结构整合、司法适用的理论前提,有助于统合诸个法律渊源,对各种法律渊源予以科学恰当的效力定位,界定各种法律渊源在规范构造和司法适用中的地位、作用及结构安排 。它能够回答:从特征上讲,根据什么标准识别一个法律渊源体系;从结构上讲,一个法律渊源体系内部的关系模式,以及具体法律渊源与一个法律渊源体系之间的从属关系;从内容上讲,法律渊源体系应包括哪些因素 。其中,尤其注重具体法律渊源作用及其结构安排 。以法理为例,法理的深度及宽泛的指涉范围使其不仅可作为法律体系理念、法律论证理由,也是法律漏洞补充的原理 。然而,法理的极大抽象性对司法适用要求极高,当前的司法环境无法达到,直接运用法理可能会导致法理滥用,甚至损害司法的公正性和统一性 。作为法律渊源的法理,一般是借助法理适用规则,通过法律学说、法律规则、法律原则等载体发挥作用,实现从一般条款的精致化走向判断的构造化 。简言之,未来需要在法律渊源体系协调、范畴厘定和实践运作等方面提升法律渊源理论的社会适应性,建立起与中国法学理论与中国法治实践相契合的法律渊源体系制度结构 。
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律渊源理论,反映了学者对法律渊源含义、价值、理念、功能等细化、理论化及实践化的研究发展方向,包含了法律渊源的概念界定、法律渊源的表现形式、法律渊源的发现理论、法律渊源的适用理论和法律渊源的冲突理论 。法律渊源未来发展首先需确定法律渊源理论目的是什么,防止陷入学说代理之争,以至立场争议多于理性论辩 。法律渊源理论研究离不开中国法治实践的启迪,需要始终与中国法治实践同频共振 。源于法治又服务于法治,是法律渊源理论的学术品格及内在理据 。虽然法律渊源概念来源于西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律渊源研究没有把西方理论作为现成教义进行演绎加工,而是在中国法治实践基础上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渊源理论 。案例指导制度便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既不同于英美法系也不同于大陆法系的法律渊源制度 。法律渊源研究应继续从中国本土法治实践中凝练、总结、积累理论资源,在法治实践中检验、解释、论证法律渊源理论,在新的法治实践因素、实践领域和实践需求中不断成长,建构起立基于中国语境、具有实践品性的法律渊源理论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