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百胜 。说得夸张了 。
史书比较明确记载的 。李牧是两度击败秦军 。
文章插图
1、在赵悼襄王时代 。李牧被长期闲置
这里就有个疑问了 。在长平之战与邯郸保卫战之后 。秦赵之间的战事很频繁 。为什么大多数战役都看不到李牧的影子呢?
自从李牧在北疆大破匈奴后 。又在公元前243年伐燕 。取二城 。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里 。他就销声匿迹了 。无论是与燕国的战争或是与秦国的战争 。都没看到他的身影 。战事频频 。为何李牧却被晾在一旁呢?
考查史料 。李牧伐燕时间是赵悼襄王二年 。当时赵悼襄王执意要迎娶歌女出身的寡妇 。即后来赵王迁的母亲 。对此 。李牧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令赵悼襄王十分不快 。由此被冷落 。此后 。一直到赵悼襄王去世 。李牧都是被闲置的 。
赵悼襄王死后 。赵王迁继位 。赵王迁二年(公元前234年) 。秦国大举入侵赵国 。秦军统帅桓齮出兵攻打平阳、武城 。赵国政府派扈辄率军前往救援 。扈辄只是一个平庸的将领 。在秦军的猛攻之下 。赵军大败 。十万名赵军将士横尸沙场 。对赵国来说 。这无异于灭顶之灾 。在长平之战后缓慢恢复元气的赵国 。实在难以承受一次十万人被歼灭的大损失 。
秦国得势不饶人 。桓齮兵团非但没有见好就收 。反倒继续深入 。赵国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只有李牧有能力挫败秦军 。拯救赵国于危急之中 。就这样 。李牧被任命为大将军 。实际上就是赵军总司令 。奔赴前线 。阻击秦军 。
文章插图
2、宜安之战 。李牧大破秦师
公元前233年(赵王迁三年) 。桓齮统领的秦国兵团继续深入 。与赵军战于丽赤、宜安(河北石家庄东南) 。李牧临危受命 。纠集了一支军队 。驻扎在赤丽、宜安东部的肥城(河北晋县) 。李牧的主力应该是来自北方军区 。也就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北方兵团 。与新锐的李牧兵团相比 。桓齮兵团已露疲态 。秦军在赵国境内已经征战将近一年 。又在赤丽、宜安发动攻势 。已是疲惫之师 。
桓齮是一位优秀的将领 。可是他显然低估了对手李牧 。
赤丽、宜安两城尚未攻下 。李牧的生力军已经赶到宜安以东的肥城 。这时秦军的位置相当不利 。随时可能受到赵军的左右夹击 。对桓齮来说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退却 。避开李牧的锋芒 。可是他并没有退却 。因为他并不把对手放在眼里 。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可是李牧面对强秦却能百战百胜,这是为什么?】作为长平之战后崛起的新一代将领 。桓齮对赵国的军事力量抱着藐视的心理 。他曾经两度率兵侵赵 。攻城略地 。如入无人之境 。特别是在平阳、武城之战中 。歼灭赵军十万人 。堪称伟大的胜利 。桓齮显然也只把李牧视为普通的将领 。然而 。低估对手总是致命的 。
这场战役的详情已不可考 。《史记》仅有短短数言:“击秦军于宜安 。大破秦军 。走秦将桓齮 。”这个纪录实在过于简略 。战国中后期的六国史书 。后来都被秦始皇烧了 。所以找不到更多的资料 。要知道秦国人向来对打败仗十分忌讳 。损失了多少人 。是从来不提的 。我的分析 。秦军的损失至少在十万人以上 。秦军桓齮在战后畏罪逃亡 。倘若不是因为他的损失超过战果(之前歼灭赵军十万) 。怎么会畏罪呢?
宜安之战后 。李牧乘胜追击 。光复许多被占领的城邑 。秦国人耗时一年之久的攻赵之役不仅颗粒无收 。甚至还把先前吞并的土地吐了出来 。可谓是赔本买卖 。
文章插图
3、再破秦师 。赵军惨胜
一年后 。公元前232年 。秦军又一次以猛虎下山之势 。扑向赵国 。秦军兵分两路 。一路攻至邺城 。另一路直奔太原 。取狼孟、番吾 。
赵国再一次举国震动 。能不能击败秦军 。这就要看李牧的本事了 。从国力上说 。赵国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 。从军力上来看亦然 。秦国虽然在前一年受挫 。可是无论是兵员或武器、粮食 。都能迅速得到补充 。相比之下 。丧失大片土地后的赵国 。显然捉襟见肘 。可以说 。赵国是毫无胜算的 。
但是李牧又一次震惊世界 。在这场硬碰硬的战争中 。他又打破了秦军的神话 。在正面交锋中击退敌人 。关于这场战斗的详情 。很可惜 。史书并没有记载 。但是可以想象此役的惨烈 。
推荐阅读
- 未解之谜:历史上有哪些规模最大的人口失踪案?
- 红枣山药汁怎么做
- 饺子肉馅怎么切
- 中国古代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将领?
- 饺子容易消化吗
- 出仕的 三国的谋士中你认为谁最聪明?孔明、郭嘉、庞统、贾诩还是司马懿?
- 宋朝历史上有哪些未解悬案?
- 饺子怎么冻才不会粘在一起
- 诸葛亮为何只用了一次八卦阵?历史上还有谁用过次神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