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吕雉不是帝王,李广不是侯爵,为什么在史记中以本纪、列传记载?


司马迁的《史记》以纪传体体裁 。帝王为本纪 。诸侯为世家 。贤臣名将、奇人异士为列传 。项羽虽非天子 。但是秦亡至刘邦称帝期间 。项羽事实上是天下共主 。故用本纪记之 。吕雉虽非天子 。但是她代天子行政 。有国主之实 。故以本纪记之 。李广没有获得侯爵 。他没有成为诸侯 。故不用世家记之 。而是用列传记之 。李广虽非诸侯 。但也是名将 。用列传记载他十分符合礼制
值得一提的是:秦末汉初 。诸侯国的国君都是王爵 。获得侯爵虽然也称诸侯 。但却是没有封国的诸侯 。有封国的诸侯都是某某王 。因此韩信由齐王变成楚王 。由楚王变成淮阴侯 。最终韩信也是以列传的体裁记载的 。

项羽、吕雉不是帝王,李广不是侯爵,为什么在史记中以本纪、列传记载?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细分析原因有很多 。但归根结底来说原因大体有两点 。首先他们虽然没有这个名头 。但有这个事实 。比如项羽虽然不是帝王 。不能写入专门记载帝王事迹的本纪中 。但在诸侯灭秦时项羽占据主要功劳 。之后的分封天下时项羽享有实际的帝王权力 。他就是那时的天下共主 。所以司马迁把他写入本纪也不算僭越 。
项羽、吕雉不是帝王,李广不是侯爵,为什么在史记中以本纪、列传记载?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司马迁写《史记》虽然遵循历史但有时也会超出历史 。这就涉及到第二点《史记》的著作性质问题 。这点我们要明确《史记》不是官修史而是司马迁个人的私修史 。既然是个人私修史自然会参杂著作者的感情 。因此这才有了司马迁的僭越之举 。
不过僭越归僭越 。但毕竟也是事实 。所以后世也默认了司马迁所写 。
其他观点:
项羽、吕雉不是帝王,李广不是侯爵,为什么在史记中以本纪、列传记载?

文章插图
《史记》有五体: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本纪记历代天子生平 。世家记诸侯和勋贵兴亡 。列传记人物言行事迹 。书记各种典章制度 。表记大事年表 。
本纪、世家和列传都是人物传记 。如何区分?除了传主的身份以外 。还得看司马迁怎么分!
司马迁本人在《太史公自序》中描述了自己作这些体例的理由: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王迹所兴 。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 。论考之行事 。略推三代 。录秦汉 。上记轩辕 。下至于兹 。著十二本纪 。既科条之矣 。”“二十八宿环北辰 。三十辐共一毂 。运行无穷 。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忠信行道 。以奉主上 。作三十世家 。”“扶义俶傥 。不令己失时 。立功名於天下 。作七十列传 。”“礼乐损益 。律历改易 。兵权山川鬼神 。天人之际 。承敝通变 。作八书 。”“并时异世 。年差不明 。作十表 。”
项羽、吕雉不是帝王,李广不是侯爵,为什么在史记中以本纪、列传记载?

文章插图
这一体例 。更多地是按年代顺序选取能左右天下大局的代表人物 。记述政治大事 。以此展示历代政治兴衰更迭之迹 。即“通古今之变” 。
秦朝灭亡后到汉朝建立之间的这段时间 。谁能左右天下形势?显然是分封十八路诸侯的项羽 。尽管他还有个上司楚怀王 。但他很快就尊其为义帝 。将其赶到湖南咔嚓掉了 。
项羽、吕雉不是帝王,李广不是侯爵,为什么在史记中以本纪、列传记载?

文章插图
由此观之 。项羽和吕后“在权不在位” 。有本纪是很正常的 。反倒是班固纯粹以儒学的正统理论出发 。将项羽放到列传 。不过吕后这段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 。班固也只能多加一个《惠帝纪》遮掩一下 。
“列传”这一体例也没要求传主是侯爵 。高于侯爵的可以是列传 。比如汉初的那几个异姓诸侯王、吴王刘濞等 。低于侯爵的 。也可以入列传 。比如李广、汲黯等人 。
“列传”的要求是立功名于天下 。有功者可以进列传 。有名者也可以进列传 。李广可以说两样都沾点 。可两样都不算高 。功不至封侯 。名不至于动天下 。司马迁将其写进列传 。显然是有自己的感情在里面 。
项羽、吕雉不是帝王,李广不是侯爵,为什么在史记中以本纪、列传记载?

文章插图
从记载来看 。司马迁在政治上全无建树 。这本来也不是他的擅长 。但很难说他没有为此努力过 。为李陵求情可能就是他的努力之一 。当时他的官职是太史令 。劝谏皇帝并不是他的职责 。
【项羽、吕雉不是帝王,李广不是侯爵,为什么在史记中以本纪、列传记载?】可惜这次努力碰上了暴怒的汉武帝 。司马迁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痛定思痛后 。他转身投入到了更适合他的事业之中 。这是司马迁的不幸 。却是后人的幸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