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诗词时,如何体现王国维所说的“有我”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先生是公认的国学大师 。一生成就斐然 。是北大文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 。他对于诗文的境界有很独到的见解 。都记录在他的作品《人间词话》里 。所谓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主要是说的他对宋词所体现的境界而做的说明 。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过 。可看孤馆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寒波淡淡起 。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凡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有我与无我实际就是物与我的关系 。有我则我是主体 。来观察物的存在状态 。无我则是以物为主体 。而我则与物之间形成了化境 。此种境界类似于佛教禅宗所讲的缘起性空 。性空缘起 。有我便是我执 。我相 。把“我”当成了一个固定必然存在的物质现象 。从而便在三界六道里轮回不止 。无我便是破了我执 。我相 。证得了万法皆空 。因缘和合而生 。本无自性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想选择一个衣钵传人 。便让弟子们各做一首偈语来展示自己的修行成果 。他的大弟子神秀写的是:
身是菩提树 。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就是有我之境 。而慧能也做了一首偈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就是无我之境 。五祖弘忍看到慧能所做的偈语 。知道他已经明心见性 。便把衣钵传给了他 。慧能就成为了禅宗的第六祖 。有我到无我之境不仅是写作技法的提高 。更是修行境界的升华!愿我们都能勇猛精进的如法修行 。早登光辉彼岸 。共证清净菩提本性!
其他观点:
有我 。即主观!
无我 。即客观!
当你悲伤时 。月光便是夜空的泪痕 。
当你快乐时 。月光便是夜空的吻痕 。
所以 。无论是泪痕 。还是吻痕 。都是有我!因为这个月光因为你的情感变动而随之变化 。
如果涉及到古诗词 。也可以打比方 。
比如“叶落” 。客观 。无情感 。此为“无我” 。
比如“叶落萧萧” 。萧萧一词含有清冷之意 。所以 。此四字近于“有我” 。
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语出苍凉之境 。这一句亦是“有我” 。因为同样的秋天 。在刘禹锡的眼里就是“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比如“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客观 。不带有情感 。自然是无我 。而“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花焉能溅泪 。鸟岂会惊心?自然是在主观情感之下 。处于有我之境 。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不认为有我和无我有什么高下之分 。他们的地位和艺术表现力应当是相等的 。
那么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在诗词创作中 。体现出“有我”或“无我” 。是不是只要把关键字赋与情感就可以了呢?
比如小可现在正在写这个回复 。已是入夜时分 。窗外阴云 。有风 。那么如何写“有我” 。如何写“无我”呢?
是不是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描写 。就是无我呢?比如
浓云深蔽月 。残雨湿桃花 。这是“无我”?
如果换上情感字眼呢?
悲云深蔽月 。黯雨冷桃花 。这是“有我”?
如果在第一组的基础上 。添上两个不带有情感的字进行铺陈 。变成七言会如何呢?
平野浓云深蔽月 。绿窗残雨湿桃花 。
假如 。在第一组的基础上 。添上两个带有情感的字 。会不会又变成“有我”了呢?
黯却浓云深蔽月 。泪教残雨湿桃花 。
如果在第二组的基础上 。添加两个字把悲伤之意反转过来 。不知算不算“无我”呢?
不是悲云深蔽月 。更无黯雨冷桃花 。
如果在第二组的基础上 。添加两个字把悲伤之意再深一层 。不知算不算“有我”呢?
遥夜悲云深蔽月 。孤灯黯雨冷桃花 。
王静安先生说“无我之境 。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 。一宏壮也 。”
好像是 。好像不是 。我辈凡夫俗子 。岂能分得清 。其实小可说一句题主莫要怪 。其实不必分得清!

创作诗词时,如何体现王国维所说的“有我”和“无我”之境?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天是明朗的天-------有真我;(觉)
【创作诗词时,如何体现王国维所说的“有我”和“无我”之境?】天非明朗的天-------无真我 。(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