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简单回顾下《莺莺传》的故事 。崔莺莺是前朝崔相国之女 。与母亲因故被困于庙中 。得到张生的解救 。因为红娘牵线搭桥 。也因为莺莺对爱情的渴望 。所以莺莺与张生 。成就了好事 。崔母得知 。恨极 。逼张生考取功名来娶莺莺 。后来张生考中了状元 。被当朝重臣看重 。选为女婿 。莺莺自然被抛诸脑后 。多年后 。故地重游 。莺莺拒绝见这个“外兄”——《西厢记》里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写成了张生与莺莺大团圆 。
相较于《莺莺传》和《西厢记》 。莺莺传更现实 。也更符合人性 。其乐融融的结局 。往往是梦想而已 。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文章插图
我个人的看法是张生始终没有爱过莺莺 。爱上她和爱上她 。真的是不一样的 。很早以前 。红娘就问过张生为什么不走正常路数 。向崔母提亲 。张生的解释是什么呢?他说什么纳采问名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耗时太长 。他实在等不及了 。不愿意等了 。真正喜欢一个姑娘 。不愿意等?很明显 。成年人都明白 。这就是张生精虫上脑的意思 。他要的 。不过是崔莺莺的身子 。其他的嘛 。再说啰 。
后来 。张生发达了 。怎么说崔莺莺的呢?“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不爱就不爱吧 。为了开脱 。竟然把曾经的枕边人 。当作是妖孽祸水 。可见 。所谓的爱情 。从来都是假的 。至少在张生看来 。年少的青春的崔莺莺 。最大的作用 。无非就是排解寂寞而已 。
于张生来说 。崔莺莺已经没有了价值 。他要的东西 。崔莺莺永远给不了 。崔莺莺出身博陵崔氏 。母亲出身荥阳郑氏 。她是真正的五姓七宗望族的大小姐 。如果她父亲在的话 。光一个崔氏 。就可以给张生带来无限的好处 。更别说还有郑氏的加持了 。可是 。崔父已然是前相国 。早就退出了朝堂的圈子 。何况还死了 。崔母一介女流 。要命的是崔家并没有嫡亲兄弟之类的可以依靠 。要说显贵吧 。很显贵 。要说没实权吧 。也的确帮不上张生什么忙 。
人都是务实的 。张生作为读书读老了的 。自有一番计算 。相较于当朝重臣之女 。崔莺莺能给的实在太少 。张生想要在仕途上有作为 。没有妻族的帮衬是不可能的 。娶了崔莺莺 。可以得到什么呢?除了一个重情重义的虚名外 。好处很有限 。而另娶他人 。却有完全不一样的未来 。何况大唐观念开放 。婚前失贞的女子也可以有好归宿 。崔莺莺失了贞 。却也嫁得出去 。有大把的人冲着她去 。再说 。崔莺莺外柔内刚 。寻死之类的事情是不会做的——不会闹出人命 。丑事不会被揭 。张生放弃这段历史 。也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
识时务者为俊杰 。人不为已 。天诛地灭嘛 。负了一段感情没什么关系 。重要的是未来前程似锦啊 。张生就是这么想 。然后这么做了 。至于黑历史 。只要发达了 。自然有人洗地 。于他而言 。没关系 。(文/宛如清扬)
奉劝姑娘们 。擦亮眼睛看清楚 。婚前种种要慎重 。
其他观点:
(一叶七珠原创非首发)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文章插图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句诗不知道打动了多少憧憬爱情的姑娘 。可是你们知道么 。诗句虽然深情 。可是这诗的作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他就是元稹 。元稹字微之 。别字威明 。河南洛阳人 。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 。死于大和五年(公元831年) 。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
很读者都熟悉王实甫的《西厢记》 。是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喜剧 。这戏剧中男主角张生没有辜负崔莺莺 。两人最后携手在一起 。其实 。《西厢记》是根据元稹的《莺莺传》改写的 。到明朝被改编成红极一时的戏曲《西厢记》 。《莺莺传》名为莺莺记传 。实为元稹之自传 。元稹为了自己的前途 。抛弃了崔莺莺 。崔莺莺家室不好 。娶了她元稹在官场上得不到任何助力 。以元稹为原型的《莺莺传》是一出元稹始乱终弃的悲剧 。更让人不齿的是 。元稹还在文章里为自己开脱 。他说莺莺是尤物 。不祸害自己 。定祸害别人 。我要顾全大局只有跟她断绝关系 。莺莺后来意识到知道自己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 。不该抱枕而去 。以至再不能光明正大做人妻 。但她没有怨恨元稹 。甚至去信嘱元稹好好生活 。不用牵挂她 。这是悲哀的清醒 。她最后另嫁他人 。终身不再见张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