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是否独属于盛唐的文学?


边塞诗不应独属于盛唐 。
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 。
发展到唐代 。由于战争频繁 。统治者重武轻文 。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 。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 。
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 。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
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 。胸怀激荡 。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
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 。
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 。
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
 主要内容及思想 。有四个方面:
 一、表现将士杀敌立功的壮志 。
如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诗的前两句写将士们极目所见和回望玉门关的景象 。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点出环境;后两句抒写将士们决心破敌的豪情 。
二、表达军旅之苦和战士的怨愤 。
如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
诗先写行军的苦况 。以风沙昏暗 。琵琶呜咽渲染悲凉的气氛 。
接着写塞外战地的荒凉萧条:茫茫荒野 。万里无人 。雨雪交加 。胡雁哀鸣 。胡儿落泪 。进一步表现从军征战的劳苦 。
每年牺牲那么多的战士 。所得只是胡人将葡萄种进奉给汉家天子罢了!
诗人将厌战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
三、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如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
荒寂的原野 。四顾苍茫 。只有这座百尺高楼 。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
时令正值秋季 。凉气袭人 。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
时间又逢黄昏 。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在外的亲人 。
而此时此刻 。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
在寂寥的环境中 。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 。就像亲人在呼唤 。又像是游子的叹息 。
最后一句亦情亦景 。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景向情的过渡 。
四、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 。点名月色、关塞依旧 。但时光流逝 。朝代变迁 。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 。
在描写景物中 。给予了深厚的感情 。
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 。借古代李广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 。语意含蓄 。情感深沉 。
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
好了 。先聊到这儿吧 。最后一首原创 。与边塞也有些关联结尾 。
仓促之作 。请多多包涵!
无题
梵天之语转汉言 。旧曲古歌莫伪传 。
转看彩屏依旧谱 。琴弦衬句新词坛 。
五十弦柱塞外漠 。八百里分燕赵观 。
路阻仙凡求圣药 。谁主沉浮一人田 。
谢谢伙伴们!

边塞诗是否独属于盛唐的文学?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 。题材非常广泛 。主要是描写古代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战斗场景和自然风光的诗 。它并不只属于唐代 。它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或更准确说,它起源于西周 。《诗经》中就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 。到了汉魏六朝时代进入发展期 。隋朝开始兴盛 。唐代进入全盛时期 。此后的历朝历代也有边塞诗的出现 。但影响不大 。而唐代的边塞诗最具规模 。对后世的影响更深远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是中华民族文学的宝贵财富 。极具历史意义 。
在中国历史上 。涌现出一大批边塞诗人和诸多流派 。不同时期的边塞诗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 。
一、纵观边塞诗的发展历史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西周先秦时期
《诗经》中的边塞诗应该是最初期的 。那个时代的边塞诗尽管发育还不够完善 。但已表现出它固有的特色 。并对后代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