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你好作者我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
你提出人质战国时期称之为质子 。其实质子的意思就是人质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相互牵制 。所以会把君王的子嗣派到他国当人质 。这对于各国来说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频繁爆发的战乱 。其实质子在他国生活也挺不容易的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就曾在赵国做过质子 。后来经过吕不韦的帮助才顺利回到秦国 。而秦始皇就是在他父亲当质子的时期出身 。然后在赵国生活了九年 。当时的质子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质子制度 。又叫作质子外交 。是皇帝或者军阀把自己的子女、妻子等亲近家属送到他国 。主要是敌对国家 。形成一种外交妥协的关系 。质子外交在中国古代是最重要的外交策略之一 。起源于春秋时期 。一般情况下是小国对于大国的臣服 。
质这个字在《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
“(质)?物相赘 。质赘双声 。以物相赘、如春秋交质子是也 。引伸其义为朴也、地也 。如有质有文是 。小雅毛传云旳质也、周礼射则充椹质、左传策名委质、皆是 。又緜诗、抑诗传曰 。质、成也 。礼谓平明为质明 。从贝 。从斦 。阙 。阙者、阙从斦之说也 。?会从斦作
斦声 。无阙字 。之日切 。十二部 。”
回到历史的本身来看 。弱势一方的君主用自己最亲近的人作为人质 。质押给敌人或者别的国家 。换取敌国的信任或者其他国家的资源 。质子制度虽然是春秋时期才出现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 。但是类似的人质事件却是很早就出现了 。商朝末年 。纣王无道 。而西边的周族领袖姬昌却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 。纣王知道之后 。就将其拘禁在朝歌 。七年之后 。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就去朝歌找纣王 。想用自己来替代父亲 。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质的时候 。就专门为纣王驾车 。这里其实就暗含了一种质子的关系 。只不过后来伯邑考被商纣王和苏妲己杀害了 。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而到春秋的时候 。礼崩乐坏 。人心不古 。列国纷争 。谁也不能够相信谁了 。于是国君们便互派自己的儿子到别国作为人质 。作为一种结盟的交换条件 。因此 。我们经常在史记可看到“某太子质于某国”、“某国使太子为质”、“太子从某国归”等类似的话 。说明这一现象在春秋时期特别地普遍 。就连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他的父亲也是在赵国当人质 。认识了赵姬生下了秦始皇 。司马迁在描述这一历史事件时是这样写的:“秦始皇帝者 。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 。见吕不韦姬 。悦而取之 。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 。及生 。名为政 。姓赵氏 。年十三岁 。庄襄王死 。政代立为秦王 。”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进入封建社会之后 。由于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这样的制度暂时消亡了 。但是在王朝更迭期间 。或者是军阀混战的时候 。质子的现象就会一再出现 。甚至到了清王朝 。清廷为了控制吴三桂汉族将领 。还让吴三桂将自己的大儿子吴应熊住在北京城 。尽管有吃有喝 。还成了清朝的驸马 。但是却失去了人身自由 。后来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后 。作为质子的吴应熊以及他的儿子们 。都被康熙皇帝处决了 。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 。质子制度本身就是因为不信任而形成的 。而这样的制度在政治强人或者狂人面前并不会有多大的约束力 。因为那些野心家 。是不会顾念亲情的 。最多就是在功成名就之后 。对于质子进行追封 。表示一下自己的哀思而已 。
春秋战国为何各国要相互派质子?当时质子制度是怎样的?
在古代 。除了质子外交之外 。还有一种外交就是和亲和联姻 。这样的事情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民国时期都存在 。特别是军阀混战或者是王朝初立以及没落的时候 。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敌人 。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赢得暂时的和平 。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便是汉唐时期 。也有大量的女人被用于和番邦和亲 。如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王昭君就是这样的政治牺牲品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历史佳话固然能够流传青史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来说 。如果不是为了国家社稷 。也不会告别自己的父母和故乡 。去到遥远的番邦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