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二 )


浅谈质子外交的评价
质子外交 。以至于后来形成了一种风尚搞得最后你不质也得质 。因为有一层无形的枷锁在束缚着你, 我只能说儒家的道德体系对当时人们的思想影响很大 。即使那时儒学思想不占主流,其他诸子学说也同样是教人重视品行 。
你好作者这是我的回答!
其他观点:
大家好 。我是夏目爱看书 。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 问题!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周郑交质”质子交换的开启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春秋战国时期 。互质频繁
在这个礼乐崩坏的时间内 。质子交换逐渐成为两国建交的最基本的东西 。我们在之前历史的学习中也看到了 。在历史上秦昭襄王 。秦始皇 。秦庄襄王 。赵孝成王 。燕太子丹的人都曾经做过质子 。可以说有的人运气就特别好深受主公的喜欢 。但是还有大量的质子在战争中被无情的抹杀 。或者说是客死他乡 。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就是吕不韦看中异人 。从中多次帮忙最后回到秦国当上国君 。吕不韦官拜宰相的故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奇货可居”的故事 。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但是由于做人质的公子大多是地位不是很高的 。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国内的大局 。同时在国内的公子为了少一个竞争者也不愿意质子回来 。有危险也不愿意营救 。战国后期大国已经不满于名誉称霸而是实际上的兼并土地 。吞并国家 。矛盾不可避免 。所以说后期的质子交换变得难以达成政治目标 。
总结:战国时期的质子交换是为了达成某种政治默契!
其他观点:
在春秋战国时代 。各国互置人质是很经常的现象 。而这些人质基本上都是国君的儿子 。这也形成特有的人质文化 。为什么国君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当人质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有求于人
如果一个国家有求于他国 。一般就会许予好处 。同时派一位公子前去当人质 。就跟现在的“抵押品”是一样的 。比如说 。公元前303年 。齐国联合魏、韩两国进攻楚国 。楚国焦头烂额 。楚怀王就把太子横送到秦国当人质 。请求秦国出兵 。秦昭王收到人质后 。便派兵前往救援 。解了楚国之围 。后来楚国与秦国反目 。便转而联合楚国抗秦 。又把太子横送去齐国当人质 。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第二 。表示臣服
如果一个小诸侯受大诸侯的压力 。被迫臣服时 。也往往会派人质前往大国 。比如战国后期 。秦国强大 。魏、韩弱小 。魏王与韩王被迫臣服于秦国 。便派太子前往当人质 。一般来说 。普通公子去当人质就可以了 。如果以太子为人质 。那么势必国家的情形是比较危急 。因为太子的身份比一般公子要尊贵得多 。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第三 。外交的需要
其实 。不仅弱国会向强国派出人质 。为了外交的需要 。强国也会派出人质到其他国家 。以求外交上的联合 。比如上文提到楚怀王把太子横派到齐国去当人质后 。秦昭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 。也派秦昭王的弟弟泾阳君去齐国当人质 。秦国之所以派出国君的弟弟而不是儿子 。是因为这时秦昭王还没有儿子呢 。在秦、赵两国达成渑池协定后 。也互派人质 。其中秦国派往赵国的人质就是子楚 。就是后来秦始皇的老爸 。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

文章插图
第四 。打了败仗 。被迫遣派人质
【战国时期国君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如果两国交战 。打了败战的一方 。有时就被迫无奈 。向胜利的一方遣派人质 。比如春秋时代 。秦穆公在韩原之战中大败晋军 。俘虏晋惠公 。晋国为了换回晋惠公 。被迫答应秦穆公的要求 。不仅割让河东之地 。还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去当人质 。后来太子圉竟然私自逃跑 。逃回晋国成了晋怀公 。秦穆公很生气 。遂扶植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 。推翻了晋怀公的统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