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丹参为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的要药 。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药用日广,行销国内外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unge的根及根茎 。本品分布较广,野生、家种兼有,野生分布于河北 , 山西,山东,天津,湖北,四川 , 湖南,江苏等省市,家种主要为四川,河北等地 。以四川中江的“川丹参”比较著名 。
【生长环境】野丹参多生于路旁、坡地、河边,家种丹参多栽培于土层深厚 , 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丹参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空气湿润,土壤肥沃的地域生长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须栽培于地势向阳,排水便利的黄色夹沙泥土,土层深厚 , 以便根部伸长发育 。前作物是红薯 , 挖红薯后最好即将土地犁20~23厘米深,使下层土壤经过风吹日晒,增加肥力,减少虫害 。到春天下种前再犁一道 , 把土壤耙得很细,做成厢子 , 挖窝下种,每厢栽6~10行 , 行窝距40~45厘米见方,稀密根据土质肥瘦而定 。
2、栽种:丹参利用根部繁殖,头年收丹参时 , 把准备翌年作种的根子留在地里不挖 , 到立春前(2月初)下种时才挖起来,选粗壮的折成5~7厘米的节子,每窝栽1根 , 须根向下 。每667平方米施猪粪水1750千克作底肥,如有堆肥,最好在下种前将堆肥筛细,施在窝中 。这样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 长期供根部吸收,提高产量 。施肥后盖土不宜太厚,以免影响发芽 。
【栽培管理】
1、追肥除草:到4月初苗子出土7厘米时 , 第1次追肥 , 每667平方米施清粪水1500千克 , 用竹撬在窝中撬个洞,将粪施下,用土盖好 。第2次追肥在6月上旬开花时,每667平方米施较浓的猪粪水1500千克 。每次追肥前行进1次中耕除草,以后发现地里有草,都应拔去 。
2、病虫害防治:
(1)病害:高温多雨季节易发根腐病 。受害植株根部发黑,地上部分枯萎 。防治方法:病重地区忌连作,选地势干燥 , 排水良好地块种植;雨季注意排水;发病期用7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
(2)虫害:
①蚜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者造成茎叶发黄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枯株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病期喷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 。
【丹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②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季发生 。防治方法:在害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每7天1次 。
③棉铃虫:幼虫为害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 。防治方法:现蕾期开始喷洒磷胺乳油1500倍或25%杀虫脒水剂500倍液 。
④蛴螬:以幼虫为害,咬断苗或吸食根,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施肥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灯光诱杀成虫;用5%锌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 。
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用氯丹乳油25g拌炒香的麦麸5千克 , 并加适量的水配成的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诱杀 。
【收获与加工】立冬过后才可挖采 。丹参根条很脆,入土又深 , 挖采时容易折断,故应选用挖锄把周围泥土刨松,然后小心挖起 。不要用水洗,立即在太阳下约晒去1/3的水分,再用竹撬刮去根上附着的泥土,然后用细篾丝将丹参拴好,挂在当风的地方晾至8成干(太阳晒也可以) , 用手将分散的丹参捆成一束,堆放一处 。约10天后,摊开晒干,并用火烧去根上的须根,用刷子刷净,然后再堆成一个圆圈,外面用席圈好,中间放一瓦钵 , 内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