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玉竹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概述】玉竹原名女萎,又名葳蕤,为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 。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tum (Mill) Druce.的根茎 。家种的主产于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地,野生的则分布地区较广 。
【生长环境】玉竹喜生长于凉爽、湿润、土层深厚、富含沙质和腐殖质的壤土 。能耐寒、耐阴湿,忌阳光直射及多风 。
玉竹根状茎存活时间为3年或4年,超过这个时间则会腐烂 。秋季栽种的玉竹 , 于翌年5~6月茎叶生长迅速,并能抽蕾开花,7月高温季节 , 而根状茎生长加快 。种植后的第2年,植株生长减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经不起高温季节阳光的直射;第3年植株长高,根状茎发育较快,生长力较强,倒苗时间在9~10月间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玉竹适宜于上一年种豆子及蔬菜的肥沃的细沙黄土、排水良好的土壤 。火沙土、假泥土和有树根的地均不宜栽种 。在三伏天整地,深挖100厘米以上,经过晒枯后又进行复挖 , 反复2次 。种植前须细致地碎土整地,根据地形开沟作畦 。
2、选种栽种:
(1)选种(根据湖南的品种):
①猪屎萎:苗壮短,叶较短圆,地下根茎粗大而较长 , 尖端光滑分3枝,间有2枝 , 喜向上生长 。
②木萎:苗比猪屎萎矮,叶?。?地下茎粗而较短 。
③竹节萎:柳叶萎,苗茎比较细,叶较猪屎萎狭长,地下茎长而较细,节股显著 。此外,还有米萎、毛根萎、石萎参 , 品质较次,现已淘汰 。
(2)栽种:玉竹采用地下茎芽繁殖 。于大暑至处暑间收获时 , 选择苗秆粗壮,当年生芽,茎粗壮,须根多,尖端带白色而无红黑斑点的作种 。每667平方米需种量:猪屎萎400~450千克 , 木萎350~400千克,竹节萎250~300千克 。种芽采收后 , 如不能立即栽种,可用润黄土将种茎放于黄土内窖藏 。
立秋边,用板齿耙头抽行 。行宽窄可按栽培年限而定 。一般在1周年挖的行距27厘米,深13~17厘米;2周年挖的行距为33厘米,深17~21厘米 。栽种时先开好第1行 , 将种根芽嘴向上按1个方向排放于沟底,株距按1周年的2~17厘米,2周年的13~17厘米,上盖约3厘米厚的黄土,土上盖一层牛粪(每667平方米2000~2500千克),发酵后施用,然后再抽第2行,将第2行的土覆盖第1行 。如此施肥盖土逐行进行 。
【栽培管理】玉竹下种后一般须第3年秋季(也有第2年收挖的)才挖收,故需加强田间管理 。
1、追肥培土:栽后选择在11~12月的晴天,在行间开沟10~13厘米深,每667平方米施肥150~250千克 , 施后覆土,1至翌年春天苗出土6~7厘米时,按前法追肥1次,惟沟宜浅 。9~10月间苗秆落叶后,在行中撒施牛粪1500~2000千克 , 上面再培生黄土约7厘米厚,第3年春初开浅沟,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300千克,施后覆土 。
2、除草:在玉竹生长季节,必须注意及时除草 。栽后第2年清明前后,须浅锄松土1次,深度约3厘米 , 过深会损伤种根,以后只要注意拔草便可 。玉竹地在雨天不可让人畜践踏,以免积水 , 引起烂蔸 。
【收获与加工】
1、收获:玉竹一般以2周年收获为宜,如追肥管理得好,1周年亦可收获 。立秋边选择雨后晴天,土壤润湿时进行收挖,先齐地割去苗秆 , 然后用耙头顺着侧边慢慢挖取,掘深20~23厘米,连土块翻转 , 散掉土块,取出根茎,挑回进行留种加工 。在收挖时,注意勿伤断根茎 , 以免降低规格等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