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是哪首诗?( 五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是哪首诗?

文章插图
元丰二年(1079年) 。苏轼四十三岁 。调任湖州知州 。上任后 。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 。这本是例行公事 。但苏轼是诗人 。笔端常带感情 。即使官样文章 。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 。说自己“愚不适时 。难以追陪新进” 。“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特别是苏轼曾写了一首诗《戏子由》 。其中有这样一句“读书万卷不读律 。致君尧舜知无术” 。这些话被新党(变法改革派)抓住了辫子 。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 。奏苏轼移职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 。用语暗藏讥刺朝政 。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 。偏偏凑巧 。当时出版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 。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 。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音dǎn)经过四个月潜心钻研 。找了几首苏轼的诗 。就上奏弹劾说:说苏轼是“愚弄朝 。妄自尊大” 。“衔怨怀怒” 。“指斥乘舆” 。“包藏祸心” 。讽刺政府 。莽撞无礼 。对皇帝不忠 。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 。一时间 。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这年7月28日 。苏轼上任才三个月 。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 。解往京师 。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 。即御史台 。因其上植柏树 。终年栖息乌鸦 。故称乌台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是哪首诗?

文章插图
此案主谋是改革派的李定 。李定(1028—1087) 。北宋大臣 。字资深 。扬州(今属江苏)人 。少受学于王安石 。进士及第后 。历定远尉、秀州判官 。熙宁初 。赞助变法 。任以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 。直舍人院 。同判太常寺等职 。弹劾苏轼《湖州谢上表》等诗文攻击时政 。怨谤君父 。逮捕苏轼赴御史台问狱 。宋哲宗时 。司马光执政 。李定被贬 。知青州 。移江宁府 。谪居滁州 。元祐二年卒 。说实话 。对苏轼的指控 。大部分有些牵强附会 。比如《咏桧诗》就是一例 。面对审讯、指控 。苏轼坦承在诗中批评了新政 。1079年10月15日 。御史台申报“乌台诗案”的审理情况 。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 。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 。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 。李定、舒亶、王珪等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 。宋神宗开始并没有想杀苏东坡的意思 。李定等人决不罢休!说什么不杀苏东坡 。变法就无法实现等 。弄得宋神宗一时举棋不定 。苏轼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是哪首诗?

文章插图
苏东坡在狱期间 。他的儿子苏迈经常来送饭 。父子约定:当案子没有转圜余地时 。就送一条鱼 。过了几天 。苏迈有事离京 。委托朋友送饭 。朋友不知道他们父子约定 。送来了一条熏鱼 。苏轼一见大惊 。以为自己凶多吉少 。绝望了 。便以极度悲伤之心 。为弟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 。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 。小臣遇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 。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 。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 。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 。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急得苏辙也抓耳挠腮 。四处打探 。准备后事 。等苏迈回来 。才知道是个大乌龙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是哪首诗?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 。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 。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 。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早有誓约 。除叛逆谋反罪外 。一概不杀士大夫、大臣的国策 。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变法派首领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 。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 。薄魏武固宜 。然魏武猜忌如此 。犹能容祢衡 。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就连宋神宗身患重病的老祖母、太皇太后曹皇后都惊动了:“昔仁宗策贤良归 。喜甚 。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盖轼、辙也 。而杀之可乎”?可笑的是 。同属于苏轼口中的“新进”(改革派)章惇 。也积极的营救了苏轼 。并不惜与宰相王珪翻脸 。要求宋神宗不要杀掉苏东坡!在大家努力下 。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 。苏轼坐牢103天 。得到从轻发落 。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本州安置 。受当地官员监视 。1085年 。宋神宗去世 。宋哲宗即位 。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 。临朝听政 。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复为朝奉郎、登州(蓬莱)知州 。后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礼部贡举等职 。宋高宗即位后 。追赠苏轼为太师 。谥为“文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