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汉、唐朝、明朝这几个朝代宦官干政会这么严重?


皇权旁落
其他观点:
宦官干政 。只不过是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宦官干政有如下几个原因——
皇帝年幼 。宦官专权;皇帝懒于朝政 。宠幸宦官并且\"放手\"治理国家大权;皇后临朝或者说垂帘听政 。为了达到平衡 。借助宦官打压大臣;皇帝不喜欢外臣 。因而就将权利交给宦官 。
简单说 。就是皇帝不能或者说不愿意亲自处理朝政 。于是宦官干政就应运而生了 。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 。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至高无上 。活动一言九鼎;但是具体问题仍然还需具体分析;
比如说东汉末期几位皇帝都是年幼继位 。这些皇帝根本就不具备治理国家的基本能力 。因此只好依靠并且相信自己身边的宦官;
唐朝晚期意思如此 。皇帝幼儿继位 。太后又没有能力直接处理朝政或者说垂帘听政 。于是只好听任宦官胡作非为;
再比如说明朝的几位皇帝 。即使是正当盛年比如说崇祯皇帝 。然而由于自己出了问题 。刚愎自用 。又非常多疑只好重用宦官而不相信外臣;
就是朱元璋本人 。也并非完美无缺;废除宰相以后 。设立特务机构 。到了朱棣一朝 。锦衣卫、东厂完全由宦官掌管;虽说不是干政 。但是也为其继任者起了一个非常恶劣的示范作用 。
其他观点:
【为什么东汉、唐朝、明朝这几个朝代宦官干政会这么严重?】谢邀!这个问题的原因讨论起来很复杂 。我主要从根本的原因——政权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不足之处 。还望大家一起批评指正 。
首先 。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制度(封建社会可以叫政权结构) 。东汉时期 。士族门阀势力还十分强大 。各个地方的大家族对地方的实际影响力和控制力是超过朝廷的 。朝廷官员的选拔、举荐基本被士族门阀垄断 。这样的话 。皇帝的政令时常得不到彻底有效地执行 。士族门阀雄踞一方 。自成一个“独立王国” 。过得逍遥自在 。皇权名义上至高无上 。实则并不是“一言九鼎” 。
随着士族门阀势力逐步坐大 。逐渐威胁到皇权 。皇帝为了制衡和政权 。就必须依靠其他力量去争取 。面对从朝廷到地方都被士族门阀把持的局面 。皇帝能依靠的只有外戚与身边的太监 。外戚虽然是皇帝的亲戚 。有亲情血脉关系 。但是外戚本身要么就是门阀士族出身 。要么就是与门阀士族利益盘根错节(参照东汉末年何进与袁绍) 。一不小心外戚坐大也会做出篡权的行为(西汉的王莽称帝就是典型) 。相对而言 。皇帝只能信任身边的宦官 。授予他们权力去制约外戚和门阀士族 。皇帝也别无选择?。?
不信任宦官 。皇帝的权力会被(外戚、门阀士族)迅速架空 。夺去皇位 。信任宦官会逐渐失去权力 。掌握部分权力 。维持皇位(宦官夺位的成功几率很?。?。如果是你 。你会选择哪种?两害相权取其轻 。可以说 。皇帝也是没有办法 。高处不胜寒 。他也是孤家寡人 。
可以说 。唐朝与明朝时期 。宦官专权厉害的时期 。都是这个原因——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或者被破坏)失去了相互制衡 。皇权受到了严重威胁 。皇帝不得已依靠宦官去制衡外部力量 。最终又造成宦官势力坐大 。干政 。
唐朝安史之乱前 。宦官是没有干政的机会的 。一方面科举制的实行 。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官道”的门路 。朝廷有源源不断的治国理政人才可用 。另一方面 。唐朝前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出将入相” 。就是在外建立边功的著名将领 。大多立下军功后就被调入朝廷担任宰相等重要职位 。避免了军阀势力形成可坐大 。威胁朝廷 。
后来 。奸相李林甫的出现打破了很多朝廷的规矩 。他为了达到长期独揽朝廷大权的目的 。一是封锁科举选官的渠道 。告诉唐玄宗“天下已无可选之才 。天下人才已经尽在朝廷” 。唐玄宗竟然也信了他的鬼话 。导致科举选官之路被封闭 。诗圣杜甫就是因此屡试不中的 。二是妒贤嫉能 。排挤贤臣 。如张九龄被他排挤出朝廷 。三是重用外藩 。李林甫认为胡人不识字 。大胆启用 。难以威胁到他的相位 。他起用并重用安禄山掌握了军权 。李林甫死后 。杨国忠又是一个无能之辈 。并没有及时纠偏 。导致国家权力结构失衡 。安史之乱爆发 。
安史之乱之后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皇帝对将相及朝廷重臣失去了信任 。重用宦官把持朝政 。希望起到监督“外臣”的目的 。但是宦官把持朝政之后 。也开始为所欲为 。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甚至废立皇帝 。君臣之间又彼此不信任 。面对宦官干政 。大家都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能你杀我 。我杀你 。之后又是原样 。直到一起毁灭(唐朝灭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