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民间对原版发掘 中药图谱大全

2013年12月13~25日,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出了一套新发现的民间藏本《本草纲目》 。这套《本草纲目》绝大多数书叶是用金陵本原版木重印的,但又经过了明末制锦堂重修(以下简称“制锦堂本”),补刻了数十叶 , 并有若干剜改之处 。
这套书的收藏者是河南洛阳白河书斋传承人晁会元 。他于2008年在河南伏牛山山村发现此书 。该书经鉴定为《本草纲目》金陵本重修本,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这是我国近数十年来新发现的、民间收藏的唯一一部《本草纲目》金陵本重修本 。
《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著作,2011年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与《黄帝内经》双双进入《世界记忆名录》 。该书成书以来出版了不下百余次,最早的刻本由金陵胡承龙刊行,故称“金陵本” 。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将该书进呈皇帝,进表中提到“甫及刻成,忽值数尽”,说的是该书刚刚刻成,李时珍就溘然长逝,其时约在1593年 。今唯有金陵本完整记载了《本草纲目》图文的撰绘及校订者:文字由李时珍编著,其4个儿子、4个孙子,以及2名儒学生员参与了校订誊写 。药图绘制辑校则由其3个儿子、2个孙子完成 。因此金陵本最能反映《本草纲目》图文原貌,学术价值最高,是此后所有《本草纲目》翻刻本的祖本 。
据研究,今存世的《本草纲目》金陵本完本仅8部(中国2部,美国2部,日本4部)、残本4部 。作为《本草纲目》原刊的金陵本,对校勘、研究与利用该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后《本草纲目》各种翻刻本都没有完整记载《本草纲目》的转绘校订人员,也没有保持其某些特有的排版方式 。后世版本的文字讹误虽不算很多,但药图的篡改最为严重,到清末张绍棠本时药图已面目全非 。因此金陵本的搜求、保护与研究一直是学界非常重视的事 。
制锦堂本为什么能被鉴定为金陵本呢?这是因该本大部分是利用金陵本原版木重印 。本人亲自检视,该本利用金陵本原版木重印的书叶约占95%以上 。古代印书要先刻木版,印完一次后,如果版片损坏不大,还可再印 。因此通过与已确认的原版书进行比较,观察版式与文字的特征(如板框尺寸、样式,版木的断裂纹理,文字细微笔画特征等),可确定古籍是原版初印还是重印本 。例如以下制锦堂的书页可确定是用金陵本板木重印 。
但为什么又要说制锦堂本属于金陵本重修本呢?这是因为制锦堂再次利用金陵本原版木时,已过了几十年 。原版片在运输、保管、印刷的时候都可能出现残损 。要重印完本就必须对残损部分予以补刻重修 。此外,书商出于商业目的,也可能对书中的某些署名或文字进行剜改(在原版片中挖去某些字,再嵌入新刻的文字) 。这种现象在制锦堂本也可以见到 。例如将该本附图卷上的首页(图3)与金陵原本附图卷上首页(图4)对比 , 就可发现制锦堂本已经改绘了药图,并且变更了附图的作者署名 。此页金陵原本署名是:“阶文林郎蓬溪知县男李建中辑/府学生男李建元图/州学生孙李树宗校 。”制锦堂本则改刻为“敕封文林郎四川蓬溪县蕲州李时珍编辑/云南永昌府通判男李建中图”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李时珍也参与了药图的编辑工作、本卷绘图者为李建中的学术混乱 。药图中水金、山金、银3图与原版差异最大 。类似这样的剜改在附图卷下之首的作者署名中同样出现 , 甚至还增加了一个“南州后学儒医刘曰”的名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