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Fast follow策略失利后,高瓴开始自救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氨基观察,作者|林晓晨生物科技大时代,时间的朋友高瓴资本始终没有缺席 。其既有令人羡慕的高光时刻,也有不愿回首的往事 。
嘉和生物,或许是高瓴踩的最大的“坑”之一 。这家被高瓴寄予厚望的公司,2020年10月上市至今,股价跌幅超过90%,堪称惨烈 。
原因无他,在成立之初,嘉和生物便是为追逐“Fast Follow”时代红利而来 。只不过,令它措手不及的是,在医保局的铁拳之下,市场风格转换,药企的跟随策略突然就不香了 。
高瓴并没有放弃嘉和生物 。6月24日,嘉和生物宣布,已与艾博生物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具有全球创新性的mRNA产品及相关肿瘤药物 。
无独有偶,艾博生物也是高瓴的重仓公司之一 。很显然,Fast follow策略失利后,高瓴开始自救,一场投资标的池里的资源整合开始了 。
01 促成两家被投公司合作,高瓴的自救高瓴是中国最顶尖的投资机构之一,尤其看重医药行业,嘉和生物便是其重点布局的医药标的之一 。
在嘉和生物IPO的过程中,高瓴就极为看好公司的前景,不仅强势站台,而且还重资持有嘉和生物35.5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
之所以高瓴如此看好嘉和生物,核心在于嘉和生物打造了强大的“fast follow”管线 。这在当时的年代,还属于“热门物种” 。
如下图所示,嘉和生物旗下管线广泛覆盖各热门靶点 。截至2021年末,嘉和生物共拥有15个产品管线,涉及PD-1、HER2、CDK4/6、CD20等热门靶点的跟随产品 。
文章图片
嘉和生物的管线虽丰富,但大部分都还没有获批上市 。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慢了一拍的跟随产品,已经不香了 。
也正因此,这个曾被高瓴极为看重的“亲儿子”,上市即高点,股价一路下跌,一度跌至2.9港元/股,仅为首日开盘价的10% 。
这样的股价表现显然难以获得高瓴的认可,改变已经势在必行 。今年4月18日,嘉和生物创始人周新华黯然下台,这似乎预示着高瓴彻底改变公司的决心 。
6月24日,嘉和生物宣布,已与艾博生物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具有全球创新性的mRNA产品及相关肿瘤药物 。
新冠疫情爆发后,mRNA疫苗成为欧美国家的首选疫苗,这也让mRNA药物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见识过mRNA疫苗给辉瑞和莫纳德带来的巨额收益后,mRNA药物迅速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 。而在国内所有布局mRNA业务的公司中,艾博生物无疑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公司之一 。
整个2021年中,艾博生物共完成三轮融资,总融资额突破11亿美元,其中C轮融资更是获得惊人的7亿美元,成为2021年生物医药行业的单轮融资王 。而在艾博生物的整个融资过程中,高瓴始终是主要投资者之一 。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瓴作为嘉和生物和艾博生物的共同投资者,尽管嘉和生物此前并没有布局mRNA相关产品,但两家公司达成合作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
02 股价高开低走背后,mRNA药物尚处早期这次合作,似乎让人看到了曙光 。今日(6月27日)开盘后,嘉和生物股价出现大幅攀升,一度大涨至40% 。
但让人意外的是,股价冲高后开始出现快速回落 。截至今日收盘,嘉和生物的单日涨幅仅为3.54% 。
这意味着,投资者出现了巨大的意见分歧,此次合作并不足以吸引投资者们的一致看多 。究竟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操作,为何没有打动投资者呢?
投资者出现如此大的分歧,究其原因在于mRNA技术充满了不确定性 。
纵观药物发展史,mRNA药物依然仅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如果不是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或许mRNA技术想要成功产业化落地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种情况下,我们将mRNA疫苗看成是一个被疫情所催熟的赛道也并不为过 。
除了应用于疫苗场景,mRNA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免疫治疗,产生抗体或细胞因子,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消除 。但想要达到治疗目的,就需要产生足够多的蛋白质,这对于mRNA药物来说是最大的挑战 。
无论是研发的基础平台,还是药物的递送系统,mRNA药物都与传统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目前业界对于mRNA药物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 。
纵观全球,尚无任何一款产品进入临床3期,进展较快的BioNtech、Moderna、CureVac的mRNA药物管线也均处于临床2期之中 。
可以说,目前mRNA技术在医药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依然在于疫苗环节,而在药物市场,mRNA技术只能是药企的一个远期布局 。
聚焦本次合作,嘉和生物与艾博生物之间已经确定了研发的方向是治疗肿瘤的mRNA药物,同时,艾博生物已经将核心的mRNA疫苗管线授予沃森生物,因此对于嘉和生物而言,这一次合作充其量只是PPT管线,没有激发想象力的做法无法获得投资者认可,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
03 PPT管线时代一去不复返,国内生物科技行业重新起航过去一年,生物制药行业迎来寒冬,上市公司的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于生物制药公司的担心,从此前的研发潜力变为如今的“变现”能力,也就是快速渡过临床阶段的执行能力和全面营销的商业化能力 。
2019年-2021年,嘉和生物分别亏掉了5.22亿元、30.27亿元和8.65亿元,这实则是众多繁杂临床管线所带来的弊端 。
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嘉和生物最重要的,就是向市场证明自己,在快速跟随策略失败后,依然还有能力更进一步 。
对于医药公司而言,管线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在一瞬之间,如果不能及早将管线成功推出进行商业化,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实则就是风险 。
尤其是在资本市场陷于悲观的时候,过多的管线布局可能并不是优势,反而会加速资金的消耗 。
在很多美国Biotech公司中,市场逆境时砍掉多余的研发管线是很常规的一件事情,如Gemini、Bluebird、Athenex等初创型的生物公司,都在今年选择砍管线、裁员的方式来应对风险,国内的三叶草生物也放弃了除新冠疫苗外的所有管线 。
这种情况下,市场的投资逻辑已经从过去谁的布局大,转变的更接地气,即谁能真正实现过去的承诺 。因此,嘉和生物需要的不是宏伟布局,而是详细的临床执行与商业化推进 。
【投稿|Fast follow策略失利后,高瓴开始自救】嘉和生物股价的异动充分说明,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医药投资已经变得更加务实 。在风口上飞久了的生物制药公司,是时候该落地了 。
推荐阅读
- 投稿|《满江红》,太有钱
- 投稿|天下知识人的商业天花板,被新东方踢飞了
- 投稿|有多少奶茶店倒闭,闲鱼第一个知道
- 投稿|今年的618消费调研里,藏着你不知道的秘密
- 投稿|这个跨境计划将批量制造黑马,市场规模达百亿
- 投稿|30多家平台涉河南村镇银行迷案,一年多前就有高人预警
- 投稿|买瓶子送水,今麦郎、农夫山泉和怡宝们的高端水新故事?
- 投稿|新东方在线:暴涨虽好,可不要贪杯
- 投稿|被疫情寒冬“冻坏”,携程苦等春天
- 投稿|《梦华录》点映不够赚、周边销量差,超前点播这把火还复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