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国产手机,陷入“印度困局”

投稿|国产手机,陷入“印度困局”
文章图片

【投稿|国产手机,陷入“印度困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猫头鹰情报局,作者 | 庆文,编辑 | 天天
半年时间,已经有三家国产手机品牌受到了印度政府的稽查 。
今年1月份,印度财政部指控小米印度公司逃税65.3亿卢比(约5.5亿元) 。印度财政部称,小米印度公司从海外进口小米手机和手机零配件,在申报关税时未上报包含在进口产品中的专利版税和授权费,违反了印度的关税法 。在此期间,印度税收局也同时对小米、OPPO两家公司进行所得税调查 。
半年之后,印度政府再次对中国手机品牌展开新一轮的调查 。
当地时间7月7日,印度执法局(Enforcement Directorate)称,已冻结vivo印度公司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总额达46.5亿卢比(约合3.86亿元),原因是涉嫌洗钱 。印度税务情报局在本周三发表的一份政府声明还称,一项调查发现,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 OPPO 偷逃了价值439 亿印度卢比(约37.18 亿元)的关税 。
一个信号正在发生,此前作为国产手机必争之地的印度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 。
vivo洗钱风波始末根据印度方面的公告,印度执法局在7月5日以涉嫌违反《防止洗钱法案》(PMLA)有关规定,搜查了vivo印度公司和23个相关公司的48处地点,相关公司包括“大展望国际交流有限公司”(M/s Grand Prospec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vt Ltd,GPICPL) 。
其中,GPICPL及其股东被指在公司成立时,使用了伪造的身份证明文件和地址 。印度执法局称,GPICPL的主管们提供的地址不属实,这些地址实际上是印度的政府大楼和高级官员的住宅 。
同时,印度执法局指控,在2014年-2015年期间,GPICPL的两名主管于同期在印度各个州注册了22家公司,这些公司向vivo印度公司转移了巨额资金 。LINGWAI ,在vivo印度12.5万亿卢比(约合1.06万亿)的销售额中,vivo印度将其中的近一半(6.2万亿卢比)汇出了印度,主要汇到了中国 。
这意味着,如果上述指控属实,vivo印度则涉嫌用转移资产的方式,故意造成公司亏损的,以避免在印度缴税 。
印度一直是vivo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
根据vivo 2021印度影响报告显示,vivo的印度工厂有一万名雇员,年生产力将将在2022年达到6000万部,并从印度向海外出口手机 。同时,目前vivo电池的供应链有95%来自印度本地;2023年,预计显示器的当地供应链占比将达60%;2024年,预计充电器的当地供应链占比从目前的60%上升到75% 。
对于印度执法局的公告,vivo则对外表示,公司正在配合印度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所有信息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vivo在印度严格遵守当地的所有法律法规 。
根据印度新德里的一家法院文件显示,印度执法局的公告公布以后,vivo已向法院寻求撤销印度执法机构冻结其银行账户的决定,称此举“是违法的”并将损害公司的业务运营 。
7月13日,印度一家法院于当地时间周三解除了该国金融犯罪机构对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 银行账户的冻结,但责令vivo 提供1.19 亿美元(约8.01 亿元)的银行担保 。目前,vivo还未对此作出回应 。
OPPO,踩到与小米相同的坑vivo的风波暂时告一段落后,OPPO也遇上了麻烦 。
本周三,印度税务情报局称OPPO 偷逃了价值439 亿印度卢比(约37.18 亿元)的关税,原因是OPPO 错误地对进口用于生产手机的物品使用了关税豁免 。这与此前小米遭遇的控告几乎一样,两家公司税务调查都发生在进口关税环节,焦点是未申报智能手机专利的特许使用权费用 。
目前,手机行业所使用的的大量通讯技术标准(比如4G、5G标准),其知识产权归属于高通、爱立信等通讯技术服务商 。因而,手机品牌在使用这些标准时,需得到后者的许可才能使用,因此就形成了智能手机专利的特许使用权 。
小米此前的印度税务风波中,小米印度公司依据合同要求,曾向美国高通和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支付专利版税和授权费,即特许使用权费用 。
印度财政部称,小米印度从海外进口小米手机和手机零件的时候,特许使用权费也应纳入关税申报,但小米没有申报,因此应该补缴税款 。税款从2017年4月1日算到2020年6月30日,总计65.3亿卢比(约5.5亿元) 。
目前来看,印度方面关于OPPO偷逃37.18 亿元关税的指控,原因与小米相同 。于是,争议点就来了,特许专利许可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并纳税?
当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进口货物的价格应该是为进口该货物支付(或可支付)的所有费用 。简单地来讲,如果进口商支付了进口货物的版税和授权费,货物入关时,则要把这笔费用纳入到货物的定价当中,一样须缴税 。
但是,对于印度方面的指控,小米并不承认违反了当地规定 。4月,印度方面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中555.1亿卢比(约合47.9亿元)的资产 。小米随后将印度执法局告上法庭,目前案件尚未宣判 。
至于OPPO相关案件将如何发展,目前也并不明朗 。但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两家公司将陷入与印度政府漫长的诉讼中 。
放弃印度,不太可能虽然当下在印度屡屡遭遇风波,但国产手机品牌与印度确实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蜜月期 。
2014年,小米率先进入印度市场 。通过与当地电商的合作,小米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加上产品性价比,在印度一战成名 。2017年四季度,小米在印度出货量第一次超过三星,当季市占率达25% 。至今,小米依然是印度最畅销的手机品牌 。
根据Canalys的数据,印度2021年手机出货量1.62亿部,小米在印出货量为4050万部,市占率约25%,排名第一;韩国三星和中国vivo排名第二、第三,市占率分别为19%和16%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中国厂商出货量占比近三年一直超过75% 。
2020年开始,印度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2020年6 月29 日,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发布声明称,为保护印度主权完整、国防安全与社会秩序,将封禁包括TikTok、微信、快手U Video 在内59 款移动应用 。声明没有提及任何具体国家,但在列应用全部为中国公司或者中国人在海外注册的公司所开发 。这一禁令至今没有解除 。
2021年7月8日,“印度版支付宝” Paytm 在上市前夕,为避免当局审查带来的消极影响,撤换了公司全部的华人董事 。阿里和蚂蚁是Paytm 最大股东,共计持股将近38% 。而退出的四名华人董事分别是蚂蚁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阿里巴巴企业融资资深副总裁姚允仁、阿里系公司亚博科技投资及全球战略总裁程国明(中国籍)和阿里巴巴东南亚与印度战略投资负责人Ting Hong Ho 。
显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印度遭遇滑铁卢之后,现在轮到了国产手机品牌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还没有到放弃印度市场的地步,特别是在整体手机行业同比销量下降的大背景下 。
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以2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三星、realm、vivo和OPPO 。中国四家手机公司,合计占据印度市场64%的市场份额 。
这意味着,国产手机品牌已经牢牢掌控了印度手机市场的供给侧,当前的税务稽查对于手机厂商的经营还未产生实质影响 。但随着税收政策的缩紧,中国手机公司与印度市场的关系,可能将进入到长久的彼此纠缠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