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国产PD-1出海困局:资本主义羊毛不好薅

投稿|国产PD-1出海困局:资本主义羊毛不好薅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氨基观察
国内内卷 , 导致PD-1千亿市场“消失” , 创新药企们开始把目光放向海外 。
一时间 , PD-1出海潮汹涌 。
2021年 , 仅K药、O药两大王牌产品全球销售额达到247亿美金 。国产PD-1随便啃下一块骨头 , 都比在国内卷着要好 。短期内无法被证伪的出海故事 , 也成为支撑投资者预期的关键 。
不过 , 目前看起来 , 依靠性价比优势 , 在海外PD-1市场撕开一道口子的故事 , 似乎越来越不好讲 。
近日 , 诺华在二季报中透露 , 将放弃申请与百济神州合作的PD-1单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上市申请 。
这已经不是国产PD-1第一次出海遇阻了 。近半年来 , 从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再到百济神州 , 多多少少都在PD-1出海方面遇到了挫折 。
市场开始意识到 , 尽管国产PD-1有性价比优势 , 但在FDA审核趋严 , 产品临床进度和适应症开发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 , 翻越K药这座大山并不容易 。
国产PD-1跨过大洋 , 在海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梦 , 还能实现吗?
PD-1出海接连受阻背后曾几何时 , 出海去寻找PD-1另一个可能的未来 , 是众多国产PD-1/PD-L1共同的希望 。
但现实却很“残酷” , 在信达生物PD-1出海被拒 , 君实生物、百济神州PD-1出海申请被延期后 , 又一个噩耗传来 。
近日 , 诺华在二季报中披露 , 在与FDA沟通后 , 将不会再申报与百济神州合作的PD-1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 。
投稿|国产PD-1出海困局:资本主义羊毛不好薅
文章图片

我们都知道 , 信达生物PD-1遭拒 , 是因为临床试验存在仅使用国内临床数据、采用无进展生存期而非总生存期为终点等瑕疵 。
但是 , 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 , 则是进行了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 , 并且是以总生存期为终点 , 那么 , 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
对此 , 诺华首席执行官在电话会议中给出了答案 。在和FDA沟通后 , FDA认为百济神州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Rationale-303研究 , 在患者人数方面和用药标准方面不能充分反映美国的情况 。
具体来看 , 虽然Rationale-303为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 但在这项试验中肺鳞癌患者中亚洲人占比80.8%、白种人占比16.7%、其他人种占比2.4% , 鳞癌患者中亚洲人占比77.4%、白种人占比18.5%、其他人种占比4% 。
总体来看 , 入组亚洲人种比例较大 。看起来 , 在FDA眼中 , 只做临床多中心实验是不够的 , 还需要考虑美国患者入组人数比例 。
不过 , 虽然只是临床入组方面的原因 , 但诺华似乎已经对这一适应症单药疗法的未来不抱希望 。毕竟 , 诺华在财报中的表述是“放弃”申报 。这又是为什么呢?
某种程度上 , 是诺华意识到替雷利珠临床推进速度不占优势 。毕竟 , 目前在美国 , K药、O药都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疗法的标准疗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再推进单药二线疗法的意义相对不大 。
固然 , 在非小细胞癌领域 , 替雷利珠还有希望 , 其联合TIGIT单抗头对头K药的临床依然在推进 。不过 , 距离成功还需一定时日 。短期内 , 诺华选择将希望放在其它适应症上 。
从国内卷到国外 , 从大适应症卷到小适应症国产PD-1扎堆出海 , 内卷已经从国内蔓延至国外 , 从大适应症蔓延至小适应症 。
在非小细胞癌二线疗法遇阻后 , 诺华把目光瞄向了食管癌和鼻咽癌等 。其中 , 鼻咽癌这一适应症被提上了日程 , 下半年将向FDA递交PD-1一线鼻咽癌上市申请 。
实际上 , 诺华的做法并不令人意外 。按照FDA此前对信达生物的要求 , 新PD-1要想在美国上市 , 就需要和现有标准疗法一较高下 。而在美国 , K药获批了几十个适应症 , 基本所有大适应症都能看到K药的身影 。
这也就意味着 , 后来者想拿下大适应症避免不了和K药等先驱进行头对头临床试验 。然而 , 头对头对比的代价极其高昂 , 一旦失败不仅意味着巨额临床费用打水漂 , 更意味着彻底失去翻盘希望 。
因而 , 出海的国内药企选择避开K药的锋芒 。在这种情况下 , 一些没有被K药踏足的小适应症成了香饽饽 。
比如说诺华选择的鼻咽癌 。鼻咽癌在亚洲人群中高发 , 但在美国属于罕见癌种 , 美国每年鼻咽癌患者不到2万人 。目前 , 在美国尚无PD-1获批用于治疗鼻咽癌 。
这也说明 , 鼻咽癌这一适应症在美国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而对于这一适应症申报上市 , FDA的监管或许会放松要求 , 更重要的是 , 无需与K药进行头对头临床试验 。
所以 , 后来者选择鼻咽癌成功获批的几率 , 相比其他大适应症要大得多 。也正因此 , 除了百济神州 , 国内不少出海玩家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这一适应症 。
君实生物是最早向FDA提交PD-1单抗三线治疗鼻咽癌上市申请的药企 , 不过由于疫情原因 , FDA对于特瑞普利单抗的审批被推后 。去年 , 康方生物/正大天晴的PD-1也向FDA提交了三线鼻咽癌的上市申请 。
如今 , 加上百济神州 , 一个小适应症仅国内玩家就有三家入局 , 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
虽然小适应症是PD-1后来者逆袭的最佳途径 , 但随着PD-1竞争日益激烈 , 小适应症在美国上市的路也将越来越难 。因为 , 按照FDA的要求 , 后来者都要展现出现优于现有疗法的实力才能够获批 。
这也就意味着 , 即便在小适应症上 , 也是一场竞速淘汰赛 。谁的申报速度快 , 谁就能率先上岸 , 否则可能连小适应症都上不了岸 。
原本 , 国产PD-1出海的初衷是想改变内卷的命运 , 但没想到 , 最终还是逃不开内卷的命运 。
出海的理想与现实与国内一样 , 海外市场或许也会让不少PD-1玩家失望 。
想当初 , 市场关于PD-1的未来大胆地做出了千亿市场的预测 , 但随着国产PD-1相继上市 , 一场场价格战先后展开 , PD-1千亿市场化为泡影 。
在这一背景下 , 国内药企纷纷瞄准海外 。逻辑是 , 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国产PD-1将会成为海外市场“鲶鱼” , 拿下一定的市场份额 。
大家都知道 , 美国是全球药价最高的地方 , 没有之一 。在肿瘤治疗领域 , 美国随便一款肿瘤药物年治疗费用 , 超过10万美金是家常便饭 。
PD-1抑制剂也是如此 。国内PD-1年用药费用最低已经降至不到4万元 , 但K药在海外的年用药费用超过60万元 。
很显然 , 在不缺支付能力的海外市场 , 药企拥有较大的定价权 。针对这一情况 , 甚至诞生了专门引进me too类创新药的“价格屠夫”EQRx 。
实际上 , 大投行们对于这门生意也较为看好 。去年 ,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Matthew Harrison算了一笔账 , 替雷利珠单抗如果顺利获批 , 每年可能为诺华带来至少20亿美元的营收 。
但如今看起来 , 在K药、O药占据绝对身位的海外市场 , 同质化产品似乎并不容易走上台来 。即便后来者能通过差异化适应症打开美国大门 , 但在内卷之下 , 美国留给中国玩家本就不大的市场 , 又有多少利润可图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如今看起来 , 曾经PD-1千亿市场消失的故事 , 或许会在海外市场再次上演 。而PD-1的今天 , 未必不会成为国内其他创新药的明天 。
虽然国内创新药近年来蓬勃发展 ,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 , 大部分的fast follow产品只适用于国内 , 放到海外市场上或许只能沦为slow follow 。
【投稿|国产PD-1出海困局:资本主义羊毛不好薅】换言之 , 海外市场要比国内更加残酷 。虽然海外没有集采 , 但那里也并非舒适的避风港 , 而是另一个历练场 。这也给国内创新药企提了一个醒 , 不论去到哪里 , 实力永远都是最好的通行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