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力训练营(我为什么不想再和你交流)

(以下理论内容源于 橙子学院 沟通力课程,课程老师:王奕霖)

前段时间偶遇一个朋友,因为很久不见,对彼此的情况了解不是很多,我只知道他已经结婚了,但后续没什么联系。
见面后,他问我,“好几年不见了,结婚了没?”
我对这样的打招呼的方式一直很反感,这样的问题已经预设你有女朋友了,而很多时候并非如此。我只能无奈地回答,还早还早,女票都没着落呢。
没想到这引发了他的兴趣,开始追问,为什么还不找哈?你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为了调解着这尴尬的氛围,想转移下话题,便说,“哈哈,还好啦,哪还有什么要求,太忙了顾不上。话说你孩子现在几岁啦?”
“我觉得你不为自己考虑,也为你父母考虑考虑,差不多也该结婚了。”他微笑着说。
“扯淡,我结不结婚关我父母什么事?那是我自己的事!”我中断和他的进一步交流。
为什么我们的沟通出现这样的结果?
我们对于自己认识的人其实都有一个层级分布。
沟通力训练营(我为什么不想再和你交流)
文章图片
关系层级图-源于橙子学院沟通力课程 而这个层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些变化,我们以前可能是谈感受、聊私人问题的朋友,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及平时的圈子的变化,慢慢变成了只聊事实的普通朋友。但如果你意识不到关系是会变的,还聊一些私人的问题,沟通就会出现问题。

【沟通力训练营(我为什么不想再和你交流)】关系的相处具有流动性,不可能永远停在同一个层级。而且这个并不是我有意去删选的,是生活沉淀的结果。
其次,每个人在心里对自己和别人有身份的界定,这个界定会影响沟通中和别人的语言。
我和朋友见面时,我对对方的界定就是同一层级的朋友关系,但是,他通过对结婚问题的提问,把双方的身份定义成了已婚和未婚。他一开始就站在了已婚的身份来和我交流,甚至有少许的优越感,让我感觉他站在了道德的高峰,使我产生不适和反感。
每个和你交流的人,都有对自己的身份定义,如果在不清楚对方对自己身份定义时,就很容易冒犯、影响沟通。

我们见面,我对朋友的身份定义并不是已婚人士,所以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感觉被他的角色强行带入,如果我平时经常和他聊一些婚姻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沟通就没有问题,我是把他定义在已婚来和他请教,这样的沟通就会顺畅,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抛开价值观的问题,他看似对我很关心,但我反而很反感。
那如何达成有效的沟通?
他如果一开始问我的工作和回家做什么,是公司放假还是什么,等,我可能会很乐意回答,从彼此熟悉的点出发,再展开交流。一般偶然的见面,我们的沟通目的其实只是打个招呼,表示彼此还认识,我还记得你。如果以前玩得好的,既然见面,可以看看彼此的时间,有空一起玩之类的。而不是一来就问对方婚姻问题,这么问的意义是什么呢?想要得到怎样的回答,出发点是什么?
所以,要想达成有效的沟通,在沟通前,我们需要:
清晰关系和身份,从而规避无意识的表达;
明确沟通目的,避免抒情的、无意义的、信息凌乱的、无效的信息,让沟通更精准。
(以上理论内容源于 橙子学院 沟通力课程,课程老师:王奕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