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印剧《佛陀》小结、笔记

观印剧《佛陀》小结、笔记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悉达多精神很敏感、脆弱,这在很多人眼里是缺点,甚至是瞧不起的,然而正是这种脆弱,才促使悉达多生出出离心。
2.人们常会感激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却很少会感激伤害自己的人。提婆达多一家是佛陀一生的死对头,然而没有他们的鞭挞,也绝没有佛陀后面的成就。提婆达多其实是大菩萨化身,曾发愿世世代代现恶人身,与佛为敌,用恶行助佛成就无上智慧。提婆达多也在释迦牟尼之后成佛。善恶通常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只有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才能分辨。
3.佛法既不是信仰,也不是学术,而是实践真理的行门。佛法来自证悟后的体悟,是破除了一切观念的束缚才成就的,这种观念,也同样包括佛法本身,法无定法,因人而异,只有亲证佛性之人,才能通过智慧,把佛法准确的诠释给不同根性的人。没有亲身证悟的人,不能指导别人修行,因为他获得的法门,都是依据他的性格和观念甄选出来的,适合他自己的根性,不见得适合别人。
4.若以神通示人,那么大家敬服崇拜的是这个人,而不是他的法。因为佛法是一切众生成佛之法,而不是有神通的人或圣人所专有。真正的善知识即使有神通也不随便示人,也不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而是会让人感觉他们和自己距离很近,甚至感觉都是普通人,这样弟子关注的才是法本身。
5.世间只有一种智慧可以让人立于不败,那就是空慧。别人送礼物给你,你若不受,那礼物只能归还给送礼之人。同样,别人对你施恶,你若不受,恶行只能返还给他自己。没有人可以以虚空为敌,人若虚怀若谷,才能真正的不败。因为拥有空慧的人,已经战胜了自己,所以无人能与之敌,而且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他们早已超越的胜负之心,胜负在他们心中早已不是困扰的问题。
6.得法需要一定的善缘,而修行则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必须放下一切攀缘之心,向内求,靠自己成就。
【观印剧《佛陀》小结、笔记】7.学佛要有怀疑精神,哪怕佛陀亲口说的话也不能轻信,要用实践体悟去验证。破除了一切怀疑的信才是真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