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很重要 如何正确规范网络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举例

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建议
网络语言规范相当复杂 。在讨论要不要标准化的时候 , 需要明确最基本的问题 , 才能有明确的目的 。区分本体和内容 。被各界诟病的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 , 其实应该分为语言本身和语言表达内容两个层面 。语言本身的不规范现象是指网络中使用的词、短语、句子等语言成分打破了汉语语言系统的既有规则 , 不符合语言法律、法规和标准 。具体来说 , 网络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可分为三种情况:(1)打破现有的语法规则或改变现有词语的形、音、义关系 , 如“XX控、恐龙、战壕、666”等 。(2)造词 , 如“颜值”、“白”、“Xi大朴本”、“人难拆”等 。(3)混合使用图形、符号、外来词等 。如“)”表示高兴 , 在汉语动词后加-ing表示正在做某事 , “hold”表示坚持等 。还有一种网络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 就是网络、计算机术语的中文翻译规范化 。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翻译标准 。民间人们用一些“俗”的译法 , 比如“E-mail”翻译成“伊妹儿” , “download”翻译成“当” 。另一方面 , 语言表达内容的问题是指语言使用者发布信息、评论等 。在网络平台上使用不雅、低俗的语言 , 或者使用侮辱性语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其中会出现带有负面情绪色彩、违反文化禁忌、反映社会丑恶现象和不健康思想的语言成分 , 如“屌丝、绿茶婊子、装逼风”等 。广为诟病的网络语言污染、语言暴力“乱象” , 其实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实际上 , 这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语言使用者行为的问题 , 而不是语言本身的标准化问题 。说到网络语言规范 , 要明确什么是网络语言 , 然后才能确定规范对象 。语言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相关的术语和词汇;第二 , 它是人们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媒体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语言 。除此之外 , 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不是互联网原创的信息 , 包括各种组织、机构和一些个人发布的正规、严肃、权威、专业的信息 。基本上都是使用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 , 传播对象和范围都比较开放 , 所以属于大众传播性质 , 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络语言范畴 。大众热议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针对上述第二种网络语言定义 , 因为它包含了很多非常规的语言形式 。这些非常规语言成分是语言变异成分 。语言是语言的功能变体 , 就像语言有书面语变体和口语变体 , 正式变体和非正式变体一样 。由于传播对象、传播媒介和工具、传播场景的不同而自然形成 。互联网中一些特殊语言形式的出现最初来自于网络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 。传播对象限定在特定人群 , 话题相对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信息发布者并不指望自己的语言被特定网络群体之外的人理解和接受 , 甚至有意阻止他人理解 。所以会产生一些类似行话、类似俚语的成分 , 使之有别于日常用语 。这种交流受到非面对面的电子屏幕传输媒介的影响 , 受到键盘输入、文字输入法、输入速度等条件的制约 。为了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和效率 , 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新的和不同的”语言或非语言符号 。作为一种语言变体 , 它不同于大众传播的网络语言信息 , 而更接近于日常口语风格 , 具有一种随意的风格 , 体现了人际传播的特点 , 属于人际传播的性质 。然而 , 这种交流被mea“公开化”
规范的对象主要是语言在公共领域使用时可能造成交流不便和混乱的问题 , 如建立语言使用标准、统一字体和发音等 。而非公共领域的个人语言使用不在规范范围之内 。语言规范只是针对语言符号系统本身 , 而不能约束语言使用者的观念认知 。语言规范的基本原则是从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实际交际需要出发 , 不能脱离语言的本质 。语言的存在和使用 , 从根本上说 , 无所谓合理不合理 , 只要能满足需要 , 好用就行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变化的产物 。它是约定俗成的 ,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即使实现了今天的规范 , 也不能保证明天就过时了 。因此 , 语言规范化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 , 只能因势利导 , 不能人为地一刀切或强制推行 。禁止使用某些词语或语言形式是不科学的 , 也是徒劳的 。在明确了上述基本前提后 , 我们或许会对网络语言是否规范以及如何规范有一个更科学的认识 。有必要区分不同性质的网络语言 。大众传播的网络语言属于标准对象 , 应该规范 。中国现有的语言法规和标准提供了依据和操作标准 。而且这部分语言产品也是建立积极规范的有效支撑 , 应充分发挥其在语言规范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对于人际传播性质的网络语言信息 , 宜按照个人语言生活领域来对待 , 而不是用国家语言来对待和要求 。可以顺其自然 , 静观其变 , 不要太强调标准化 。为了充分发挥语言作为全民交流工具的作用 , 还需要适当维护语言系统的规范性 。从根本上说 , 这种规范应该得到正面引导 , 从提高民族语言素养入手 , 让人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典型和优雅风格 , 区分民族语言与各种功能性语言变体的区别 。在网络空间 , 应着力加强公共机构和权威媒体的语言规范 , 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 。同时 , 加强语言文字法律和标准的普及 。至于所谓不健康的语言现象 , 比如语言暴力、低俗等 , 都属于思想内容 , 可能是人的修养问题 , 而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 。用语言表达不健康的思想 , 不能怪语言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才是治本之策 。
教育部批人艰不拆等词 , 网络用语该如何正确的规范?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 ,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 。当初有些广告商乱改成语 , 现在胡乱造词 , 对语言造成了冲击 。因此 , 教育部也对此进行了回应:13日 , 教育部网站发布《对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答复》 。在《答复》中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既出现了一些可以反映时代特征、传播正能量的新词新语 , 如‘给力’‘点赞’‘硬核’等 , 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误读误写误用现象 , 如‘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生造晦涩的词语 , 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语言 , 对网络生态环境 , 以及社会语言生活和文化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此 , 教育部对于这种现象十分重视 。1.通过网络来规范用语网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播信息的途径 。充分利用好网络有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 。当人们在网络上输入汉字的时候 , 通过网络系统的智能识别 , 可以检测出错别字或者不符合规范用语的情况 , 对于这种情况 , 网络可以提供给用户正确的使用建议 , 这样做有利于帮助网民去改正不正确的用法 , 也可以净化网络环境 。2.开展规范用语的宣传活动教育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开展宣传网络规范用语的活动 , 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 , 让人们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宝贵体现 , 要保持尊重的态度 。3.在网络上建立健全各种惩罚机制我们知道有些人是故意对于文字进行恶意修改 , 对于这种现象 , 通过教育改变不了的 , 所以需要建立相关的惩罚机制 , 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罚 。
网络用语应该如何规范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定要文明用语 , 可以接受网络用语 , 但是也一定要在文明用语的基础上去使用 。

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很重要 如何正确规范网络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举例

文章插图
网络语言会不会对现实语言产生负面影响?应该如何规范?谈谈你的看法答:“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范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晁继周这样分析 。“青少年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 , 对他们来说 , 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网络世界里乱用惯了 , 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 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既然现在还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去规范网络语言 , 那么网络语言将走向何方?美、英等国一些权威词典已经收录了部分网络语言 , 作为国内普通话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否也会收录它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一些专家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他举了个例子 , 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 , 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 , 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 。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 , 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 。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 , 带点黑社会的性质 。现在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 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 , 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 , 中间还不到两三年的时间 , 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
如何认识网络语言的创新和规范1.网络语言的产生
当互联网蔓延至人们生活中 , 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逐渐在网络中形成 , 并被越来越多的网民使用 。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
随着网络语言的诞生和普遍的传开 , 在文章、小说、网上聊天、时常交谈等都开始应用网络语言 。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一批新词、新短语 , 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 对中学生的改变更为直接 。
2.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幽默生动
不少学生认为网络语言不仅简洁方便 , 富有感情 , 而且幽默诙谐、风趣生动 , 表现出青少年之间极大的认同感 。中学一女生小方告诉我 , 自己和朋友调侃时常说:“你真是286!”这实际是说对方脑子转得慢 。这些另类语言在成人看来或许不习惯 , 然而在她们的生活中早已大行其道 , 成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 。甚至有学生认为 , 如果有谁不会来那么几句网络语言 , 就觉得他太落伍了 。
一学生这样说:“我上网聊天经常用到‘偶’(我)、‘酱紫’(这样子)等‘网语’表达汉语意思 。受网聊影响 , 平时和父母、同学说话也会说些‘网语’ , 并在写日记时使用 , 因为‘很有意思’ 。”
此学生给我看今年1月18日的日记 , 其中写道:“今天上街 , 看见一只恐龙(女生)和一个PPDD(漂亮弟弟)并排走 , 我靠(形容厌恶的感觉)!这484(是不是)所谓的很搭配呀?很COOL(酷)哦!害偶(我)跟了他们4条街 , 累死偶鸟(累死我了)!”经统计发现 , 49个字中有14个字用的是“网语” 。
二、老师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网络文化对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的正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对于网络语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频繁使用的现象 , 中学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 ,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下 , 特定交往圈子里使用的 , 从某种程序上来说 , 是汉语的发展和丰富 。学生借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 对于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有利的话 , 是可以使用的 。但是 , 它毕竟是非正式的语言 , 有老师说 , 长此以往不加强调和引导 , 学生极可能会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
三、中学生应如何对其吸收与摒弃
从未有一种语言像网络语言那样 , 从产生就遭到了如此强烈的抨击 。它对中学生的语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实 ,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生事物 , 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
1.对其汲取与发扬
网络语言是汉语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 。网络语言中一部分词汇在经过长时间考验被人们接受后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 , 因为当代汉语中每年大概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 , 也是时代的产物 。我们反对网络上的粗话、脏话和一些废话 , 但生动形象能体现网民“个性”的习惯用语无妨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反而能丰富活跃我们的文化生活 。
汉语长盛不衰 , 就是一个不断吸纳外来文化(语言)、不断自身调整的过程 , 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用行政手段强制的 。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胸怀就像浩瀚的大海一样宽广无际 , 她张开巨臂能吸纳形形色色的文化和语言 。
2.对其批叛与摒弃
在现实中 , 由于网络语言交流的特殊性 , 使得网络语言特别是中学生的网络语言失范 , 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
目前网上交流和网络语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是少数网民在网上存在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 , 主要表明在:一是不守口德 , 随意谩骂和进行人身攻击;二是有些人为使自己在网上受到别人的重视故意表现出另类性格和反调言论 , 与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存在明显冲突 , 污染了网络浪漫的天空 , 例如有些人起粗俗下流、庸俗不堪的黄色网名和写黄色词句 。问题之二是 , 网络语言存在一些粗话、脏话和嘲讽人的词语 。例如:TMD(他妈的)、WBD(王八蛋)、NND(奶奶的)、0487(你是白痴)、BT(变态) , 还有嘲讽人是神童、天才、蛋白质、太平公主等等 。这是网络语言中的糟粕 。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 , 目前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在网络上生存 , 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 , 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 。例如 , 一些网络词汇也进入生活的口语中并成为中学生的口头语 , 成为一种新时尚 , 比如用“东东”代替“东西” , 用“886”代替“拜拜了” , 评价女孩这个是“食肉性恐龙”、那个是“食草性恐龙” , 下一个是“美眉” , 骂男孩子是“青蛙” 。更可怕的是 , 有些中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 。有些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越来越多 , 而他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 , 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控制 , 很可能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 , 第四个问题是网络语言过于求新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 , 例如E-mail有电子邮件、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版主也被写成“班主、版猪、斑竹、版竹”等等 。常常是一种创新还未定型又有一种创新出现了 。这些问题不能不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 。
3.理解使用人群
中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 。他们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 , 有鲜明的个性 。他们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多交流 , 但现实利益的冲突 , 使得一些年轻人更愿意到虚拟环境中去寻求友谊 。他们是社会群体中最富有理想和激情、敢于探索和追求、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群体 。他们也总是试图打破传统的规范 , 不断地寻求和尝试新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
四、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规范使用网络语言
1.网络语言道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
还网络一片晴天的工程 , 除了可以采用技术、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的措施外 , 最重要的一点 , 就是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因为当中学生往来于网络空间时 , 最终决定其语言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 , 必须牢牢抓住这块阵地不放 。当前 , 中小学都开设有思想道德教育课 , 但是 , 对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语言文明等课程 , 还处于“真空地带” , 应着眼于加强学生的网络语言文明教育 , 增设这些课程内容 。首先 , 在信息技术教师讲解网络同时 , 应同时提示网络的负面影响 , 在学习初期就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正反特性 ,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 , 提高解决网上问题的能力 ,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 , 要强化孩子的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 , 通过制定和经常强调网络语言文明规范 , 在孩子头脑中建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 使他们清楚哪些网上语言不道德、不文明甚至是非法的 , 促进其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增强 。第三 , 学校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措施 , 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网络语言也是自身语言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不文明就是自身不文明”等观念 , 对于使用不文明语言的人要坚持抵制与拒绝 , 营造出有利于网络语言道德建设的良好的舆论氛围 。
2.家长是学生网络语言文明的引导者 。
家长在加强孩子网络文明教育方面 , 承担着重要的、难以替代的责任和作用 。首先 , 家长平时在家中上网须严于律已 , 以身作则 , 坚决不说有违语言文明和道德规范的话与活动 , 不进行有违公德的网上活动 , 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网络文明教育 。其次 , 对孩子在家中的上网活动既不能放任不管 , 也不能因噎废食 , 而应做好疏导工作 。如提出完成课业、功课及格才能上网等要求 , 分析上网的利弊 , 限定孩子的上网时间 , 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 , 同时 , 经常注意孩子上网的内容 , 对孩子参与的不健康、不文明网上活动及时指出其危害性 , 并坚决加以制止 。为人父母者 , 只有充分认识了网络文化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影响力 , 才能自觉配合学校搞好网络文明教育 。
总之 , 面对中学生流行的网络语言 , 汉语将又一次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 借用眼下一句时髦的话 , 这对汉语“既是挑战 , 也是机遇” , 我们要用宽容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现实 。当然 ,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类似目前一些广告用语的语言恶俗时 , 比如:“有‘痔’不在年高”、“做女人‘挺’好”等 , 我们就该毫不留情 , 迎头痛击!而对于中学生流行的健康和充满活力的语言 , 我们则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了解甚至参与 , 那将有效地拉近我们和他们的距离 , 有助于弥合“代沟” , 也有助于我们对他们进行语言的教育和培养 , 甚至也可为我们自己的语言平添生气和活力 。
【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很重要 如何正确规范网络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举例】
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很重要 如何正确规范网络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举例

文章插图
网络语言应该怎样规范?提高宣传整体素质 , 限制敏感词局 , 惩处个别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