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学学语文(03)

4月17日 第四节写作入门课
早上一到教室坐好,赶紧拿出作业本,开始跟着黑板上的题目开始自由写。偏偏今天的自由写是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题目——加州准备搞社会健保。最近完全没见到相关文章,我只好吭吭哧哧地写下一个个疑问,准备课后去仔细了解一下。这也是我越来越喜欢写作的一个原因,一旦开写,立即发现自己什么地方还完全不懂,什么地方又没有彻底想通只是模棱两可,然后再去看书的时候就动力十足了。
说起全民健保,老师忍不住说起非法移民,现在加州和纽约称他们为无记录移民,说这些人绝不只是犯罪分子,而是撑起了 1/3 加州经济的台柱子。说得我本来反对非法移民的立场都大为动摇了。看啥时候能去找找相反观点的人有些什么数据吧。
言归正传,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讨论最近大家回家读的四篇记叙体文章,有新闻稿有小说有散文。从每篇文章的目的、语气、立意,到文章怎么组织,怎么树立文章立意,怎么安排时间轴,用了怎样的描述等等。看见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章,写作手法各有千秋,却又都是这么完美地支持了文章的目的,实在感觉太巧妙了。
比如一篇文章在母亲去世后去索取政府承诺的社会保险金,被告知她母亲不曾工作,没有这笔钱。作者气愤不已,细细述说了母亲极度操劳的一生。作者的文句急促而绵长,读着就喘不过气来,直接有种作者母亲劳累不堪的感受。

再比如一个墨西哥-美国移民的孩子,写她从小在这种混合文化中长大,父亲重男轻女,让她总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个女孩”。文章用了好些西班牙语词,再不厌其烦地用英语解释,给读者足足的美墨混合文化体验。

【回到大学学语文(03)】其实这类分析咱们中国语文也都有,为什么美国的分析大家就会喜欢呢?因为中国课堂追求明确的绝对正确的答案,而不是学生在自己理解文章之后的体会。没有人愿意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学生背记老师给的答案一样是很痛苦的。学习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想,可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自己思考的机会,学习的乐趣又能去哪里找呢?追求学生答案完全正确实在是最迅速的扼杀孩子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的办法。
我还喜欢美国语文的一个地方是他们整个课程设计都是浑然一体。比如每个人总有自己的写作目的,然后要达到这个目的自然想多了解有些什么方法,于是就会去读别人写的去学别人的方法。读完了,自己再评品一番,再接着写。这么读读写写就像左右脚,协调迈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奔。而中国很多老师让孩子学语文为了考试,一切都成了知识点,支离破碎,再好的东西也都成了别人嚼完的碎渣渣,再没味道了……


4月17日第四节阅读与写作课
这个周末,老师让我们开始读一本英语写作课本,超级简单,书名就把整本书说完了:“They Say I Say"。每次写辩论文章,甚至任何学术文章,都应该把别人的相关讨论总结出来,再说自己的观点, 无论同意与否,甚至两者都有,这样读者才能了解大局,更加明了作者的观点。
先总结别人的观点对我到还算熟悉,我特别开心的是从此我写文章不再需要不是黑就是白了。前面考试大约都是在中学生水平,考试策略总是提示文章一定要坚决地倒向某一边,不能两种观点都赞同更不能搞中间路线。但明明我就一直相信只有很简单的事情或者很简单的思维才会非白即黑,现在终于有机会学习表达复杂些的想法了。非常期待……
第二个课时老师拿出评分标准,让我们给几篇前面学生的文章打分定级。我昨天的文章老师也给了分数,样样都在刚及格的水平,一边惭愧,一边又还自得大学水准来看,咱的作文也还算及格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英语作文就是初中毕业的水准。相信一个学季练下来,应该是能从C爬到B吧?比我家闺女那是差太远了。
评分标准从题目和开场、读者意识、立论、信息与论据、结构、分析、结论、语法等八个方面来打分。学生互相打分,互相评改作文对自己的作文成长会帮助很大。接下去两门课都会采用这种手法来让学生互相帮助改稿子。应该是会很好玩的。


回到大学学语文(01)

回到大学学语文(0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