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论事,是一种能力


就事论事,是一种能力
文章图片
Day 92 of 365
阅读原文: >>原文地址链接<<
版权声明:
本文在公众号「说言风语」首发
本文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本文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
全文 1891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4 分钟
最近加班严重,感觉有点累,不过,腰不痛肩也不痛,身体保持在正常状态,我想,这是得益于自己长期坚持跑步和游泳吧,清明节放假还是可以休息一下写写字,看看书。
人一疲惫,情绪容易不好,虽然现在已近有所进步,不过,我认为自己的脾气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现在看来,能时常保持理性的人,都是能力很强的人,换句话说,不发脾气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做到的一件事。
这种能力是自发学习而得到的,和一个人有钱没钱关系不大,和一个人颜值高低也没有关系。
现在,人们一直在线上,没事都会掏出手机看上两眼,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知识吸收也越来越碎片化,我们越来越没有时间去整理,去转化。
情绪也越来越多,脾气也越来越大,我们知道保持理性很重要,可就是很难做到。
| 1 碎片化知识时代,我们更愿意服从于情绪,服从于自己的欲望,喜欢看立即反馈的东西,喜欢看能刺激情绪的消息,喜欢追逐当下的立即,理性偶尔也会跳出来提醒我们,可很快我们就忘记了理性到底有什么用。
现在,我们常说,你这个人真是不讲理啊,难道就不能就事论事吗?
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不能。因为要是自己的声音没有对方大,别人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呢;要是自己的情绪不过凶横,别人怎么会惧怕。
可,就算我们这面做了,别人真的就惧怕了,别人真的就会退让吗?难道退让的不能是我们吗?
我认为,很多问题之所以呈现这样的无解状态,还是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上的硬件条件升级了,可人自身的软件条件却远远跟不上。
我们的思考能力根不上,我们的实践能力跟不上,我们的心态更是跟不上。
而我们实际上要处理的问题一点没有进展,因为我们已经被情绪冲昏了头。
2 我一不小心散文抒情了一下,及时收住。
现在,我们对理性思维也很是认同,但实际上却很少真的去做,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的感性思维作为核心思考的标准。
比如,大多数人都是讨别人一说自己的缺点或问题的,他们表面说没事,实际上很容易情绪就高涨起来,要是对方不停的说,马上就会转而暴怒。
这样暴怒,就是把处理问题都是采用情绪作为原则,他们认为,只要谁的声音大,谁的情绪恶劣就能吓跑对方。而当对方不服气时,双边便陷入了不断争吵的境地。
再比如,有一部分人喜欢以道德为由指责别人。他们特别仇富,仇视别人变好,而自己不好反而有了道德优势。
他们认为,就算别人事实上是正确的,也可能因为是道德低下牟取了暴利或占了什么天大的便宜,因为在他们的设定里,有钱,有能力都是道德不好的人,而他们自己却因为没有努力而道德正确。
对于这样的浆糊逻辑,我只会不予置评。
说到感性,很多人会说,男生天生比女生理性,女生很容易感性,甚至脾气普遍比男生大。
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没有证据证明,是不可信的,诚然,女生感性多于男生,可男生同样也会有感性多于女性的人,同样,女性也有很多理性多于感性的人。
| 3 不过,并不能说理性一定好于感性,我认为,正确客观的对待理性和感性更重要。
我们大多数人爱犯一个错误,就是自己认知了一种正确的观点后,期望别人跟我们一样也要认同这个认知,要是不认同,就会想要纠正别人的错误观点,这种情况在控制欲强的人身上表现尤其明显。
保持理性,我有三点建议——
一是,不要太过于强调政治正确,更不要以道德说事,事就是本身,理性虽然重要,但是有人情味也重要。
二是,寻找事实背后的真实原因,能够分得开问题和情绪很重要。
三是,不要自我假定为理性更多,还是感性更多。
【就事论事,是一种能力】思考本就不分男女,保持理性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是平凡的人,人难免犯错,我们纠正错误了,应该试着去影响别人,而不是强制别人。
情绪谁都有,但是,保持理性是为了控制情绪,我们很多时候本来只是为了说一件事情,结果变成了争吵,理性太过也是有害的,而理性和感性融合才是更好的策略。
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用简单的二分思维,人就是一个复合体,过度强调理性和感性,甚至按照性别划分,就是一种看不清自己,也不能尊重别人的做法。
持续践行 理性和感性的融合,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践行的事情,虽然我也常常说自己是个很理性的人,但是,情绪一旦上来,也会偶尔有控制不住的时候。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自己会控制不住?等哪天真的想明白了,我再分享给大家。
我相信,持续践行的战友们,也会遇见突然顿悟一个概念或某个方法的感觉,那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无法描绘。
就像经济学上,常常假设我们是理性人,可在涉及到钱财时,很少会有人保持理性,不过,保持理性值得努力去学习,因为一旦有精进,收获都是巨大的。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