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又清纯,小陈茶事7周年纪念饼,枣香浓郁而竹叶香醉人!

成熟、又清纯,小陈茶事7周年纪念饼,枣香浓郁而竹叶香醉人!

文章图片

成熟、又清纯,小陈茶事7周年纪念饼,枣香浓郁而竹叶香醉人!

文章图片

成熟、又清纯,小陈茶事7周年纪念饼,枣香浓郁而竹叶香醉人!

文章图片

成熟、又清纯,小陈茶事7周年纪念饼,枣香浓郁而竹叶香醉人!

文章图片

成熟、又清纯,小陈茶事7周年纪念饼,枣香浓郁而竹叶香醉人!

文章图片

成熟、又清纯,小陈茶事7周年纪念饼,枣香浓郁而竹叶香醉人!

文章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我一直想要一块饼 , 它又老 , 又新 。
一直以来 , 在茶界 , 有两种风潮 。
一种只喝新白茶 , 一种只喝老白茶 。
只喝新白茶的人 , 大多被作旧老白茶伤害过 , 在那犹如臭水沟般沤青味的作旧老白茶茶汤里 , 伤心伤肝 。
而只喝老白茶的人 , 大多是新茶友 。
被老白茶的妙处吸引进来 , 却一直未逢老白茶的真颜 , 所遇所托 , 皆是非老白茶的作旧茶 。
然 , 本人却并不觉得是喝到了作旧老白茶 。
身为旁观者 , 身为业内者 , 村姑陈 , 憾甚 。
所以这一次 , 这块7周年的纪念饼 , 村姑陈选了很久 , 试了几块 , 才最终定版 。
白露节 , 白天艳阳高照 , 夜里天寒地冻 。
这种骤冷骤热的奇特天象 , 孕育出了又鲜 , 又香 , 又有成熟风韵的 , 白露茶 。
它同时具有新茶友喜欢的成熟 , 又拥有散茶爱好者喜欢的鲜甜 。 是集成熟与天真于一身的 , 奇妙矛盾体 。
所以 , 有了这块老白茶饼 。
它有明显的枣香 , 不是那种渥堆作旧老白茶沤青生成的酸梅味、蜜饯味、神仙水味 , 而是一股单纯的 , 清甜的 , 蒸红枣剥皮的 , 香气 。
成熟 , 又清纯 。
是一个天使面孔 , 魔鬼身材的 , 尤物 。


《2》
这块7周年订制饼 , 用的是2018年的白露茶 。
2018倒春寒 , 到了秋季 , 夜里也是极冷的 。
白天晒 , 夜里冻 , 白天光合作用 , 夜里储存大量能量生成有机物.....那年的秋白露 , 品质是得到过老茶友盖章的 。
2018年 , 白茶尚未如今日这般的如日中天 , 那时候的茶山 , 更纯朴一些 。
那时候的料 , 更接近蓝天白云一些 。
那时候秋白露的采摘标准 , 当然没有现在这样细致 , 还是有一些粗老的梗 。
所以 , 它陈化之后 , 它成为老白茶之后 , 才会有如此的“怪异”——犹带三分新白茶的鲜 , 混和着五分老白茶的醇 。
是一位轻熟的女子 , 褪去了青涩 , 而又还没生成圆滑与世故 , 此时与它相交 , 方可交心 。
在这稠滑的茶汤里 , 我们可以深深地去触摸这款2018年白露饼的灵魂 。
在这枣香氤氲里 ,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两分花香的清雅脱俗 , 是雨后的荷花 , 那娇艳花瓣上 , 几颗悬而未滴的 , 晶莹水珠 。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小楼西角断虹明 。
阑干倚处 待得月华生 。

小陈茶事《7周年纪念饼》
【品鉴笔记】
干茶:
整体颜色呈军绿色 , 间杂墨绿 , 草绿 , 灰绿 , 银灰 , 土黄诸色 。
茶梗略粗壮 , 叶片略窄 , 覆白毫 。
芽头瘦长 , 白毫密实而明显 。
闻之 , 干茶香气极为干燥 , 是植物晒干之后的香气 。


第一冲:
粽叶香是冲泡时就忍不住逸出来的香气 。
仿佛是蓄谋已久 , 一瞧见盖子透了个缝 , 便立马钻出个头来 。
先还是缓缓的试探 , 一点点往外飘扬 , 直到出汤之后 , 好似终于名正言顺了 , 便大量聚集在盖上 , 候着揭盖的瞬间 , 如同海上的那轮明月 , 喷薄而出 , 一下子 , 跳进了明亮的大海 。
陈香与药香便要沉稳一些 , 没那么快冒尖 , 在粽叶香飘扬了半程之后 , 它们才结伴而来 , 如同高山流水的伯牙子期 , 好得完全分不开 , 只能混沌地嗅闻着它们共同凝集而成的成熟香氛 。
到了出汤后30秒左右 , 粽叶香的清素 , 与陈香药香的沉郁 , 便混合在了一起 , 生成了一股更加层次多变的 , 气息 。
是了 , 这便是7周年纪念饼 , 2018白露饼的初香 。
是它最初 , 第一冲时 , 留给我们的初印象 。
清新盈然 , 又沉郁端方 。
汤水是浆感丰富又稠滑异常的 。
汤中尚存清新感 , 这是优秀老白茶饼必备的元素之一——老了的白茶饼 , 并非完全苍老、衰败如残荷 , 而是老中带新 , 虽老犹新 , 这方是老白茶中的至高境界 。
若一味地衰老 , 枯朽 , 那便是庸碌之极的老白茶饼 , 喝了也没多少养分 , 不如不喝 。
还得是鲜香中带着醇厚 , 这样的老白茶汤 , 才是岁月的珍藏 。


第二冲:
【成熟、又清纯,小陈茶事7周年纪念饼,枣香浓郁而竹叶香醉人!】独特的粽叶香 , 仍旧是盖香的前调 。
那种五月间 , 端阳时候 , 开面极宽的箬竹叶 , 生成橄榄般的色泽 , 叶片向光 , 有着清晰明显的、老辣的叶脉 。
这种叶子 , 采下来 , 泡盐水里一上午 , 就可以包粽子了 。
有着清盈的植物鲜香 , 伴着晶莹的带绿色的圆粒糯米 , 是关于端午节 , 最初和最真的念想 。
这一回的盖香揭起来 , 便是这股子清新粽叶香 , 在这个深冬 , 唤醒了村姑陈对于那个热闹的仲夏的怀念 。
枣香在第二层跑了出来 。
是的 , 像是一匹骏马 , 奔腾着 , 奔跑着 , 跳跃着 , 出现在你的鼻端 。
那种微微的甜 , 微微的蒸红枣的气息 。
那种晒干的大枣 , 放锅里蒸熟后 , 剥下来的红枣皮的香气 , 又香 , 又甜 , 又糯 。
是平民百姓的生活里 , 关于丰收与富足的元素 。
喝老白茶 , 最是喜欢这层枣香 。
并不太浓郁 , 也不太深沉 , 它是温和的 , 软糯的 , 像一只不太甜的枣子 , 蒸软了 , 吃上去 , 冷热刚刚好 。
汤水比上一冲 , 略黄绿了一些 , 是一种淡淡的鹅黄 。
晶莹而剔透 , 柔糯而鲜香 。
倒在杯中 , 细细晃动 , 便是一层晶冻 , 在摇晃 , 在摇曳生姿 。
汤中的香气 , 仍旧是以清盈的粽叶香为主 , 鲜采的鲜粽叶的鲜香——在晶冻般的茶汤里 , 有晶莹的白毫在浮游 , 伴着清盈的鲜竹叶香气 , 这一刻 , 只觉得鲜到了皮肤的每个毛孔里 。
仿佛置身于一个水晶般的梦中 , 清新而明媚 。
醉后不知天在水 , 满船清梦压星河 。


第三冲:
揭盖仍旧是粽叶的鲜香扑面而来 。
像是冬季的清晨 , 打开门 , 迎面扑向你的 , 那股子清新的 , 带着院子里树叶清香的 , 风 。
清新 , 鲜香 , 爽朗 。
紧接着 , 并没有让这股鲜竹叶香专美于前多久 , 清甜的枣香便蜂拥而至 。
这股子枣香并不浓 , 也不甜到发腻 , 它只是清长 , 悠长 , 伴着竹叶香 , 像是山间的松树密林间 , 煮了一锅枣汤 。
又清 , 又甜 , 又清盈 , 又甘甜 。
有了清的加持 , 这股枣香的甜 , 便没有落俗套 , 仍旧是甜得清纯 , 甜得鲜活 。
是一股子高级的 , 红枣香 。
这两股香气 , 交织着 , 交错着 , 直到本场终结 。
直到盖子彻底冷却 , 这竹叶香与枣香 , 仍旧像是梁祝一般 , 化了蝶 , 翩跹而来 , 翩跹而去 。
汤色更深了 , 是黄琥珀的色泽 。
汤水倒在杯中 , 小汽泡 , 便一串串 , 凝而不散 , 凝而不绝 。
由于汤水极稠 , 这稠汤 , 这汤中丰富的内含物质 , 便如同一张张小嘴 , 把这些冲泡时撞击茶汤生成的汽泡 , 包裹住了 , 含住了 , 让它们不致于立刻散去 , 不致于烟消云散 。
也正是因为这些被包裹住的气体形成的小汽泡 , 才会让人一眼便可以观得 , 这茶汤的稠度 , 真真是极好的 。
用眼睛就能看明白的稠汤 , 喝一口 , 便是枣香与鲜竹叶香混响成一曲美妙的咏叹调 。
又稠 , 又软 , 又糯 。
又鲜 , 又甜 。
竟然还有丝清甜花香在回甘里荡漾.....
一帘春欲暮 , 茶烟细杨落花风 。


第四冲:
没写 。
赶着去直播间了 。
请列位看官原谅 。 下次补上 。
这茶可以泡到多少冲呢?按上周冲泡的情况来看 , 到18冲是完全可以的 。
当然到14冲之后 , 可以用壶来煮 , 煮两壶 , 分别300毫升 , 也会煮出很香糯的茶汤来 。
每年推出的纪念饼 , 都是值得珍藏的饼子 。
真材实料 , 货真价真 , 年份真真的老白茶饼 。
值得喝 , 值得藏 , 值得细细品 。
枣香浓郁而竹叶香醉人 , 尾调上 , 花香轻扬 。
北方有佳人 , 遗世而独立 。
有美一人兮 , 婉兮清扬 。
【PS 】
村姑陈的手指 , 又受伤了 , 这次的凶手 , 是一只打碎的盖碗....
美人鱼的童话里 , 美人鱼说 , 我每走一步路 , 就要忍受在刀尖上跳舞的痛苦 。
而今天 , 村姑陈也要矫情地说一句 , 我每打一个字 , 就要忍受刀割手指的痛楚 。
我不苦 , 为了给列位看官打品鉴 , 手指再疼 , 也不苦 。
只是痛 , 并且痛得楚楚动人 , 方才我见犹怜 。
士为知己者死 , 只要列位看官能喝到心仪的好茶 , 村姑陈打字痛几个小时 , 也不妨事 。
甘之 , 如饴 。
原创不易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 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 , 了解更多白茶 , 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 , 专栏写手 , 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 , 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 , 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推荐阅读